•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悲伤和历史
  • 经济春困股市来劲
  • 疲软PMI秒杀欧元
    降息预期力振欧股
  • 大鳄嗅到抄底良机美股早盘狂飙百点
  • 感染塞浦路斯型病毒  斯洛文尼亚亮起红灯
  • 永远没有复苏,除非……
  • 史无前例的寒冷
  •  
    2013年4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海外
    悲伤和历史
    经济春困股市来劲
    疲软PMI秒杀欧元
    降息预期力振欧股
    大鳄嗅到抄底良机美股早盘狂飙百点
    感染塞浦路斯型病毒  斯洛文尼亚亮起红灯
    永远没有复苏,除非……
    史无前例的寒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鳄嗅到抄底良机美股早盘狂飙百点
    2013-04-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陈其珏

      

      美国经济近年频频遭遇的“春困”症状在今年4月以来再度“上身”。从非农就业、零售销售、到制造业产出,各路重要数据纷纷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经济学家表示,类似情况过去三年也曾出现。而现阶段,美国经济出现降温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财政问题特别是自动减支和增税的拖累。不过,得益于国内房地产等领域的日益好转,以及欧债危机等极端危机的暂时解除,外界普遍看好下半年美国经济反弹。贝莱德等大型机构更是虎视眈眈,试图趁美股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任何调整大举“抄底”。周二一开盘,道琼斯指数大涨超百点。

      

      数据频频不及预期

      4月份一开始,原本还势头迅猛的美国经济似乎一下子“泄了气”,各项主要数据都出人意料的疲软。

      4月5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最新一份非农就业报告显示,3月份,美国仅新增就业88000人,为九个月来最低水平。一周后出台的密歇根大学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骤降,4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72.3,创下九个月来最低点。同日发布的数据则显示,3月份美国零售销售骤降0.4%,为去年6月份以来最大降幅。紧接着,15日公布的美联储报告显示,全美3月份工厂产出意外下滑0.1%,2月份为增长0.9%。

      甚至是很多人最看好的楼市,似乎也出现了疲态。22日出台的数据也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3月份美国二手房销量较上月减少0.6%。

      本周五,美国将发布一季度GDP增速的初值。业界预计,第一季度美国经济仍有望实现3%左右的增长。但从最新的一批数据判断,已经开始的第二季度却令人担忧。

      过去三年来,美国经济每年的这个时候似乎都容易患上疲软症,华尔街人士也形象地将此称为“春困”。不过,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今年的疲软并非在预料之外,近一个月来,经济学家一直都在预测经济增长放缓。

      

      下半年形势或有好转

      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表示,受到自动减支和税收增加等因素影响,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可能被拖累多达1.5个百分点,创1950年以来之最,当时美国在二战后军事开支的大幅削减也显著拖累经济。

      3月1日,美国总规模850亿美元的自动减支全面启动。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仅这一项就将削减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

      不过,赞迪也表示,相比前几年,美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威胁要小很多,因为希腊退出欧元区以及美国债务违约等方面的危机已大大缓解。IMF在16日发布的最新一份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在欧美决策者采取了应对行动之后,欧债危机以及美国财长违约等极端风险兑现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

      但无论如何,财政收紧对美国经济的短期冲击依然不容忽视,在经历了一个相对平稳的一季度后,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不容乐观。彭博对近70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受访者的平均预期为,二季度美国经济将仅增长1.5%左右,仅为前一季度的一半。

      不过,外界对于下半年美国经济的看法则较为乐观。上述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们的预期中值为,下半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4%。

      

      美股下跌即是机会?

      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的二季度宏观预测称,今年美国经济将呈现“V型”发展态势,全年预计增长2.0%:一季度美国经济将受消费与补库存拉动,二季度则被财政减支拖累;下半年,美国经济有望得益于企业投资与房价上升。

      有分析认为,相比前几年,经过逐步恢复,美国经济目前的抗冲击能力要更好一些。前美联储经济学家佩尔利表示,相比过去三年,美国经济的起点要高了很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要强健很多,这就确保了经济能够更好应对财政收紧。

      3月份,美国的新屋开工升至近五年来新高。在截至今年2月底的12个月中,美国二手房均价上涨了12%左右,创下自2005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

      一些投资界的大佬们也坦然看待经济当前的疲乏。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贝莱德的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孔睿思认为,相比前几年,这一次美国经济的“春困”并不那么可怕。

      孔睿思和奥本海默基金首席经济学家维布曼等人士都认为,如果美股接下来因为经济疲软而下跌,其实反倒是买入的大好机会。孔睿思预计,未来几个月美股可能会有5%至10%的“温和修正”,然后才恢复涨势,到年底标普500指数可能超过16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