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专 版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保增长”传递多种信号
    10%考核指标非针对单一央企
  • 强调央企利润并非忽视民企发展
  • 大行报告“转向”
    预示中国经济向好
  • 海外机构:
    中国股市迎入场时机
  • A股央企上市公司去年利润微增
  •  
    2013年4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保增长”传递多种信号
    10%考核指标非针对单一央企
    强调央企利润并非忽视民企发展
    大行报告“转向”
    预示中国经济向好
    海外机构:
    中国股市迎入场时机
    A股央企上市公司去年利润微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行报告“转向”
    预示中国经济向好
    2013-04-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陈其珏

      

      高盛的一句“中国股市已现买入良机”,让一些陷入迷茫的投资人眼睛一亮。

      在经历了一季度GDP数据意外低于预期带来的失望后,投资人迫切想要知道中国经济下一步将如何发展。而高盛等国际大行的报告和观点,应该能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大约在7、8个月前,也就是在中国经济时隔三年再度“破8”之际,瑞银、高盛等国际大行一片唱空,纷纷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而时至今日,尽管中国经济似乎又回到了似曾相识的疲软期,国际大行却表现得异常淡定,认为中国经济依然有望重拾较快增长,鲜有急于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者。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未必不是预示中国经济依然向好的重要信号。

      

      2012

      大行轮番唱空

      上一次海外大行集体唱空中国,出现在去年年中前后。

      刚刚过去的2012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一年,受到西方主权债危机等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增速历史性地跌破了8%的重要关口,仅实现7.8%的增长,创下1999以来最差水平。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正式“破8”。也就是在此期间,国际大行开始扎堆唱空中国。

      瑞信去年6月中宣布,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至7.7%,并表示中国经济面临长达几年的“疲弱”增长。此前该行的预测为8%。德银也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率预估。几乎在同时,巴克莱资本宣布下调中国二季度增长预期至7.5%。

      7月份,随着中国二季度疲软的GDP数据出炉,各家大行进一步加入了争相唱空中国的行列。野村证券率先下调中国2012年和2013年增长预期至8.2%和7.9%;7月16日,瑞银宣布下调中国2012年全年经济增速预期至8%,9月份瑞银再次将该预期下调至7.5%。

      8月13日,美银美林将中国2012年增长预测从8%下调至7.7%;8月27日,汇丰发布报告,调低中国2012年和201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分别降至8%和8.5%;9月6日,高盛宣布将中国2012年经济增速预期由7.9%下调至7.6%,并将2013年经济增速预期由8.5%下调至8.0%。

      

      2013

      恐慌情绪不再

      相比去年中国经济刚刚“破8”时略显恐慌的状况,今年一季度的又一次增长意外低于预期,却似乎并未在大行中引起太大担忧。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在中国发布一季度GDP数据后,主要欧美日大行中,仅有野村、花旗等极少数持较悲观立场的大行宣布调整之前的预期,下调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测。

      4月15日中国官方发布GDP报告当天,以张智威为首的野村研究团队宣布,基于最新数据下调对中国的GDP增长预测,全年预期从7.7%降至7.5%。花旗则在22日的一份报告中称,将把中国2013年GDP增长预估从7.8%降至7.7%,主要因一季度增长令人失望。

      而其他多数大行似乎并不太看重一季度低于预期的增长数据。

      高盛中国区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在15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尽管一季度GDP增速低于去年四季度和市场预期,但仍处于高盛全年的预测区间,即7.5%至8.5%。

      高盛指出,展望未来,预计中国经济将遇到进一步的阻力,如禽流感、反腐倡廉及房地产调控和影子银行等。但近期,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上升以及2013年财政赤字加大50%,都有可能对增速下降产生缓冲效果。

      

      未来

      经济复苏可期

      瑞银1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一季度GDP增长较弱,该行仍然认为经济将从二季度起重启复苏态势,并维持2013年经济增长8%的预测。

      汇丰上周发布的报告也指出:一季度GDP增速依然高于去年三季度7.4%的谷底水平。“考虑到一些领先指标出现改善,我们预计经济将继续在未来几个季度复苏。”

      渣打在18日发布题为“中国:经济增长无须悲观”的报告称,一季度GDP增长放缓主要是受消费影响。一季度零售销售实际同比增长从去年第四季度的13.5%跌落至10.8%,但这并不代表消费市场基本面出现恶化,因为在此期间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信心都有所改善。“考虑到消费市场基本面稳固,我们预计一旦环境改善、经济将迅速复苏。”

      近期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今年总体表现仍会不错。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财政研究部高级副总裁全德健认为,中国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增长数据应会有“相当好”的表现。

      从几大国际机构的最新预测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依然稳健。IMF预期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长分别为8%和8.2%,世行则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8.3%,而亚开行本月初甚至上调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至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