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意”“象”之间的丁香情结
——黄来铎作品赏析
⊙见习记者 李虎 ○编辑 陈羽
日前,“河晏海清——黄来铎油画展”在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揭幕。展览展出了黄来铎先生的知名作品以及近来新作。
阿婆家的那串丁香花
在展览现场,一幅名为《幽香》的油画引起了观众极大兴趣,这是画家黄来铎“丁香花艺术系列”中的一幅作品,也是这个系列的新作之一。
这幅属于黄来铎丁香花系列的作品虽然没有其他系列中对比鲜明的色调,然而在平淡的画面中,却似乎有一缕淡淡清香飘出。那种味道如同一丝回忆,让人忍不住凝视着它,细细品味。仿佛让人置身于上海的一个小弄堂里,抬头看到阿婆种的那一串串灿烂的丁香花。画面中,几组绽放的丁香花聚拢为一个整体,在光影的处理中渐显出层次——近、中、远,并以一种“高级灰”色调营造整个氛围和情调,衬托出近景花朵的明亮,在以小笔触、刮刀点就的繁密、纷杂的细碎花瓣中,似有暗香浮动。画家以写实的绘画语言,细碎、繁密地组成浑然一体的画面效果,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平和的诗意境界。
虽然这幅作品里没有使用黄来铎鲜明的个人技法特征——刀笔,画面中却处处可以显露出高超的技巧:在“象”与“意”之间,和谐地表现了不事张扬、不露声色的美感品格,并用中间色调与紫灰的色阶变化,为作品笼罩上一层淡淡的忧郁,使画面除去浮躁与华丽,在单纯,朴素之中又呈现出优雅和诗意的气质,在紫色调的变化与演绎中,形成一种整体的丰富性。每个局部都存在细微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它们互相激活,使画面整体充满活力。在这幅作品中,黄来铎的写实表现中更注重整体效果,从容自然的手法与风格,传达着雨后丁香花的勃勃生机。画家以惯用的灰调子为主色,为作品平添了淡然、优雅的情调。透过画面,我们看到一种油然而生的生命活力和对现实之美、自然之美的由衷赞叹。
回归故乡迎来创作高峰
1987年,一幅《溢香流彩》揭开了黄来铎丁香花作品的序幕,画家自己当时也可能想不到,从这幅画开始,丁香花成为他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二十几年来,丁香花融入了太多画家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情绪,也体现了他性情中细腻的一面。1998年的《雨后庭栏上的紫丁香》,《窗前紫丁香》、《幽香依旧》、《心如芝兰》等作品,都给人以“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的感觉。它让我们看到一位年过古稀的画家在时代进步与社会现实中的心路历程。丁香花系列油画,可以说是画家在现实生活中一种心境的表达,当然,最主要的是,在作品中表现出他一贯的爱自然、爱生活、爱美的理想和心态。
黄来铎擅长描绘风景和静物,而丁香系列在其静物系列中是重中之重。每一个画家的心中,都有挥之不去的题材“情结”,这个“情结”常常是由情感深处触发的必然表现,只是借题材去发挥而已。黄来铎表示:“我出生在上海,近十年重返故里。我的画一直在追寻现实与自然生命的结合,用我自身情感的倾泻来表达个性的生命力,重要的是要把握油画的语言与色彩的含量、油彩与刀笔的审美情趣。”
出生在上海的黄来铎,几十年来游子般的远离故乡,从大西南辗转到东北,几十年的生活历练丰富并升华了他的艺术。但是,思乡总是不可遏止地催促他回归故里。2003年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重返上海,是他生命中的重要抉择,也
带来了艺术创作的丰硕收获。这是他创作走向高峰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的生命与艺术合一,他的表现更为自由,在娴熟中体现出一种更为“自我”的纯粹性。而选择富有上海弄堂中乡土风味的丁香花作为描绘对象,不是画家一时兴起的偶然制作,他选用了自己最擅长的描绘方式将内心中对故土的热爱融入了笔笔淡紫色的丁香花瓣中,随着画作永久呈现。
“唯美”风格展现生命之绚烂
油画造诣颇高的黄来铎,在融会中西艺术精神中建立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绘画风格。他的作品洋溢着激情,把写实油画的风范与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融为一体。尤其是,他不回避“唯美”的风格表现,他把“唯美”的形式与心境的深层内涵相统一,展示出隽永恒久的人性向往,使作品永远与人生意义相伴,永远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以高雅的情调和洒脱的语言,抒情的心境和诗一样的节奏、韵律,营造了作品的优雅气质,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无尽的思索。
黄来铎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坚持一种近于完美的艺术追求,在以自然为主题,以现实为主题的作品中,体现的是斑斓、灿然的生命之美和现实世界的迷人魅力,折射出画家对世界的切身感受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精神自由和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