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要闻
  • 5:海外
  • 6:金融货币
  • 7:证券·期货
  • 8:证券·期货
  • 9:财富管理
  • 10:财富管理
  • 11:专版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价值
  • A6:专 版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全球金市冰火两重天 疯抢背后凸显资产保值恐慌
  • 金制品销售一空
  • 首饰消费并非投资
    金饰品增值路在何方
  •  
    2013年5月3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全球金市冰火两重天 疯抢背后凸显资产保值恐慌
    金制品销售一空
    首饰消费并非投资
    金饰品增值路在何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饰消费并非投资
    金饰品增值路在何方
    2013-05-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张苧月 ○编辑 于勇

      

      随着黄金价格于4月中旬上演了历史性大跌后,散户投资者利用难得一见的低价位大规模采购金饰和金条,黄金消费大热。“中国大妈”10天“扫荡”黄金制品300吨,稳稳地接住了华尔街抛出的黄金。

      对于“中国大妈”而言,如此疯狂购金,到底是单纯的首饰消费,还是出于投资需求?金饰品投资的出路到底在哪?

      

      “低价跟风”助推购金热

      自金价在上月回调至1450美元/盎司附近后,主要交易所基金因不满贵金属的弱势表现,纷纷选择脱手。据统计,今年4月,SPDR Gold Trust基金持有的实物黄金创下继创立以来的最大规模月流出,共减少143吨。截至5月1日,该基金黄金持仓量为1075吨,是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与机构消极看金的态度相比,民间的实物金消费迎来高潮。就中国市场而言,人们购金的热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各大金饰品店人流如潮,平时以“克”为单位的购金行为转为以“斤”为单位抢金,甚至还出现了“一金难求”的情况。

      兴业银行资深贵金属分析师蒋舒称,目前中国消费者的购金行为具有双重意义。首先,受近期黄金价格和新闻宣传的影响,“热点效应”使得老百姓在购金心态上出现了投资冲动。另外,鉴于当前通货膨胀速度加快,黄金依然是资产保值的避风港。不过,部分老百姓却将首饰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概念混淆,希望通过购买金饰、金条来介入黄金投资。

      深圳黄金珠宝集团金雅福副董事长白建武表示,现阶段,A股市场依旧低迷震荡,房地产市场受到严格控制,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有限,茫然于不知将钱投资于何处。加上,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人们手中钞票不断贬值。恰逢金价从去年的390元/克高点,至今每克下跌约100元,老百姓通过低位购买具有保值属性的黄金,以释放部分投资风险。

      同时,记者走访在沪金饰品店时了解到,目前购金者主要抱有三种心态:第一,鉴于全球货币系统存在信用风险,通过购金为自己的资产买份保险;其次,一些消费者只是单纯喜欢黄金,通过在低位购金以降低消费成本,或为日后婚庆送礼做准备;不过,仍有部分消费并未有清晰的购金目的,难逃“跟风购金”之嫌。

      “我在报纸上看到,最近金饰品和金条市场十分火热,大家都争相抢购黄金。我猜想这一定是好的投资机会,这样的热点我怎能错过。”一位购金者告诉记者。但当记者问怎样利用金饰品谋取投资机会时,该购金者表示并不清楚其中的操作。

      另外一位购金者向记者表示,“我看到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在购买黄金,自己受这种大趋势的影响,便也前来买些金链和金手镯。不过,自己对金饰品未有强烈的购买需求,若不是金价处于低位,不买也可。”

      

      金饰消费不等于黄金投资

      “五一”期间,“抢金大战”继续升温,内地游客涌进香港,各类金饰被抢购一空。广州各大百货黄金销售成为业绩主力。其中,广百黄金珠宝专柜3天进账1500多万元。上海首饰博览会更是人山人海,老凤祥金制品销售量同比上涨100%。

      不可否认,近几年,我国黄金饰品在工艺、创意和精美度方面不断进步,黄金内在的文化内涵深受老百姓喜爱,金饰品始终是婚庆、送礼及装饰的理想选择。不过,业内专家提醒投资者,切勿将金饰消费与黄金投资画上等号。若出于投资目的,建议选择投资性金条或纸黄金。

      白建武称,黄金饰品不适合投资。由于金饰品融入了设计、制作等工序,其一克的价格比一克金条的价格高约30%。而且,金饰的回购程序较金条复杂,变现难。加上,其回购价格只能按原材料的价格计算,需将工艺费用剔除。因此,金饰品的回购往往不划算。

      同时,世元金行高级分析师赵博也认为,金饰品未来变现较困难。目前黄金市场的真金白银不乏滥竽充数之辈,普通投资者很难辨别哪些是掺假的黄金。如果投资者单纯只想对黄金的升值潜力进行投资,大可不必购买黄金饰品,金条或国家发行的限量版金币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老凤祥首席发言人王恩生表示,具有纪念意义的金银币值得投资,其收藏价值显著,这类金银币的价格波动与国际金价涨跌的联系不大。

      不过,白建武也提醒投资者,在投资金银币方面,投资者需谨慎选择。唯有那些发行数量较少的龙头品种,投资潜力较大。

      

      黄金ETF推出或助成本降低

      对于中短期的黄金走势,蒋舒认为,由于美国经济处于复苏状态,国际黄金价格目前仍将保持弱势,不排除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白建武称,黄金存下看1300美元/盎司的风险,年内或在1300至1650美元/盎司的区间内震荡。而对于黄金长期走势,多数黄金分析师,未来5到10年内,黄金有望迎来新的上涨周期。

      赵博称,在此时点,投资者应采用长短结合的操作方法投资黄金,即“看长打短,谋定而动”。长线购买一定量的实物黄金等待长期收益,短线则可做一些带有杠杆性质的黄金投资标的产品,如黄金T+D。

      “如果想短期获得交易差价,还可利用纸黄金做‘高抛低吸’。该交易方式不存在仓储费、运输费和鉴定费等额外费用,且有银行信用为依托,买卖便捷,投资成本较实物金低。不过,再优越的投资手段必须基于对金价走势的准确判断,在何时低位进场,怎样借助反弹趋势抛出,这对投资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蒋舒补充到。

      银行理财师则建议,投资风格较为保守的投资者可借助银行理财产品介入黄金市场。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定期发行与黄金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当前产品的收益区间以看跌为主。即在观察期内黄金价格始终保持在预设的边界水平之下,投资者可获得较高预期收益率。若黄金价格曾高于或等于边界水平,投资者则获得较低收益。中国银行产品运营部一负责人告诉记者,金价现阶段难有大幅上涨的动能,且银行放宽了其收益区间的范围,看跌型黄金结构性产品收益可期。

      同时,据记者了解,投资于上海金交所黄金现货合约的华安黄金ETF或上半年面世。与金店购买同等重量的千足金金条/金块相比,华安黄金ETF有望成为最便宜的投资方式。

      该基金份额以人民币标价,每份基金份额对应0.01克黄金,按上证所最小交易单位计算,每手基金份额即1克黄金。黄金ETF除具有交易门槛低、费率低的优势外,ETF可免印花税,进出佣金合计约为千分之一左右,黄金ETF的推出将使国内黄金投资市场进入低成本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