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数据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有色 小金属抗跌 锗锂钨受关注
  • 化工 上半年集体沦陷 下月有望见底
  • 油气 价改加速推进 各行业影响不一
  • 看得到的曙光
  • 改革释放红利 行业亮点显现
  •  
    2013年5月8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有色 小金属抗跌 锗锂钨受关注
    化工 上半年集体沦陷 下月有望见底
    油气 价改加速推进 各行业影响不一
    看得到的曙光
    改革释放红利 行业亮点显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油气 价改加速推进 各行业影响不一
    2013-05-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朱贤佳 ○编辑 陈其珏

      

      每一轮资源品定价机制的调整,总有人受益,有人受伤。在本轮油气价格改革加速推进的过程中,“魔鬼”与“天使”同样活跃。在此背景下,各行业受到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油改:有人欢喜有人愁

      货运与油品销售作为最直接的两个行业在此次调价中“心情”很不一样。

      新旧定价机制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往油价涨跌幅度不到4%不允许调整,因此调整累积幅度较大,涨跌幅度至少达到0.2-0.3元/升。而新机制下,油价没有明确涨幅限制,调价周期也缩短了,可能半个月就调一次,累积少,每次涨跌幅度可能不到0.1元。

      这一变化最直接的结果是:连夜排队加油,或者憋着不加油现象会大大降低。

      中宇资讯张永浩对记者表示,成品油与国民经济各个环节息息相关,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联动作用。对消费而言,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的波动,会直接作用于消费者,改变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导致消费行为和消费心态的变化。

      然而,对油品销售企业而言,新政策下难以控制的补库周期和操作量俨然成为“行业魔鬼”。尽管理论上,更大的市场调整弹性,更能保障油品销售企业的利润。但现阶段,在调价周期缩短、频率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管理消耗增加,经营成本水涨船高,多数企业有措手不及的感觉。

      在炼油环节,一季报显示,“两桶油”炼油板块双双出现大幅改善,中国石化更是同比扭亏为盈。减亏主要原因是政府根据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比较及时地调整了成品油价格,缓解了炼油亏损局面。

      然而,许多地方炼厂却难以适应。在4月份生意社举办的“中国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上,天弘化学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调价节奏加快导致贸易商观望情绪严重,终端需求不旺,多重偏空因素导致短期内下游产品销售不佳。他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对地炼企业而言,抗风险能力要求更高了,以前近1个月的调价周期,总可以在产量和销售之间挪腾出空间,现在调价周期大幅缩短,销量起伏更大,如果成本大大超过利润,地炼企业就不得不停产。“一停一开损失很大。”

      另一方面,成品油覆盖领域十分广泛,但就简单的炼化、运输板块就有不少格局重塑。未来在下游石化、农业、房地产等各个领域,受到油价约束将逐步显现。

      

      气改:掌声多于质疑

      三年磨一剑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总体而言掌声多于质疑。由此,另一项重大资源改革——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也有了进一步推进的动力。今年以来,江苏、浙江、东北等地先后启动居民气价调整听证会。最近长春、邯郸等地也开始上调终端天然气价格,被视为气价改革的前奏。

      让气价更市场化、让企业扭亏,这已成为当前天然气价改的首要逻辑。而一些企业也已提前布局。

      但与此同时,民生却成为政策变动的重要考量——舆论担心改革后会导致用气成本上升。

      对此,金银岛分析师马季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天然气主要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即天然气门站价格=井口价(包括净化费)+管输费,天然气价格处于同类能源中低位,且进口价格高于国内销售价格,气价倒挂。通过气价改革,天然气未来价格将与可替代能源挂钩,最终通过市场反映价格,建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改革后,天然气价格会有所上涨,达到同类能源水平,上游供气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天然气进口不断增加,下游用气得到保障,但相应成本会有所增加。

      “天然气价改主要目的是放开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价改对民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短期内价格可能会上涨,居民用气成本增加。但天然气为民生工程,涨幅不会很大。且从长远来看,随着天然气市场的不断发展,居民用气保障程度将不断提高。”马季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对记者表示,天然气价改现状难以改变,其适合在对价格并不太敏感的富裕地区先行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