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文嫣 ○编辑 陈其珏
昨天,国内3D打印领域顶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在“上交会”3D打印技术论坛上表示,目前3D打印技术在工艺装备、材料研究、工程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未来国内3D打印材料创新研究方面将涉足高介电陶瓷等超颖材料,应用领域将主攻航空航天制造、活性器官再造等。
自从8日“上交会”一开幕,3D打印专区就一跃成为最受热捧的参观场馆。而昨天举行的3D打印技术专业论坛同样吸引了大量专业听众,令场地内“一座难求”。
卢秉恒表示,外界对3D打印技术应该保持相对适当的期望值。目前的3D打印技术适用场合仍较窄,如更适合单件小批复杂零件;难加工、难变形材料;快速响应、不计成本等场合。
虽然国内3D打印技术科研水平已位于世界前列,但在工艺装备、工程应用方面还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卢秉恒认为,对于3D打印技术需要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规划基础研究、产业化、工程应用的发展路线,从而使其真正产业化。
制定3D打印件强度标准、打印材料拓展、提高制造精度等,都是业界目前最希望突破的技术瓶颈。卢秉恒表示,未来的研究突破方向包括材料和应用领域两大部分。目前打印材料多为光敏树脂、金属粉末,应用范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未来或将打破“先制材料后成型”的传统研究思路,制造出碳化硅复合材料零件,乃至研究使用高介电陶瓷等超颖材料。
至于应用领域,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包括大飞机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所需构件普遍具有高性能、难加工、复杂等特点,这恰恰是3D打印技术最大的优势。近期,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中,3D打印产业首次入选。卢秉恒认为,国家对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给予较多支持。未来3D打印产业还有可能分享到智能制造行业的扶持政策。
此次“上交会”上,已有不少企业展示了3D打印的人工骨骼、牙齿等模型,反映出生物医疗领域是3D打印另一重要应用方向。记者昨天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学正在联合有关医学研究机构研究人工肝脏等活性器官再造课题,更长远的目标将直指细胞打印。
尽管3D打印向世人展现出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卢秉恒却坚持认为传统技术仍有强劲生命力。增材制造(即3D打印)应该与传统技术优选、集成,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