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衔接,是目前保险公司进军养老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在业界看来,在这种模式下,养老社区会创造保险业新的增长点,能够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寿险产业链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老龄化人口的急剧增长背后,蕴藏着养老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保险公司投身养老社区正呈现加速之势。近段时间以来,保险公司在上海、浙江等省市相继布局,多模式深挖养老商机。
近日,泰康人寿管理层率队来沪,宣布继北京之后,将在上海松江投资建设养老社区,预计2016年开放入住。泰康人寿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尹奇敏向本报记者透露,此外,泰康人寿也已在华南、华中等地选址,未来5至10年,计划在多个二线城市开设养老社区,布局全国连锁式高端养老社区。
其他保险公司亦不甘落后。据记者采访了解,在泰康养老社区落沪之后,太平人寿在上海周浦、中国太保在上海崇明也都已经相中地块,计划建设养老社区。这些养老社区项目有望在近两年内先后动工。
泰康人寿助理总裁、泰康之家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挺军坦言,项目扎堆签约、开工是数年积累的结果。比如,泰康人寿早在6年前就开始在国内外调研养老项目,就盈利模式、投资模式等重要环节进行过长时间的探索。“最终,我们选择了将保险与养老服务嫁接的这种全新商业模式创新。”
据专家分析,整个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大约在四万亿左右。显而易见,养老产业虽然是夕阳工程,但对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市场机构来说,却是朝阳产业。而相较于其他资本,保险公司借助其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保险业务的协同效应,率先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养老产业链商业模式。
将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衔接,是目前保险公司进军养老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在业界看来,在这种模式下,养老社区会创造保险业新的增长点,其向上衔接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推动保险产品的创新,同时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等产业,能够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寿险产业链。
事实上,从记者对目前在建养老社区项目的了解来看,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目前有多种模式。一种是建设与运营为同一主体。该模式的优点是,便于保险公司制定和实施战略,但资金占用规模大,投资周期拉长。
第二种是保险公司牵手开发商、第三方物业公司的模式。该模式下投资商、运营商、开发商为合作体,共担风险、共享利润。但该模式的劣势在于保险公司可控性不强,质量无法完全保证。
在各路资本蜂拥养老产业的当口,业内人士呼吁,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也应提上日程。如,养老社区建设规划标准缺位、退休人员医保能否异地转移等系列政策壁垒,目前并未完全突破。
“关于养老看护、养老医疗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取得一个快速的发展,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路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刘挺军认为,关键在于,养老产业的发展亟需一个顶层设计。“将这个产业相关的医疗、住建、土地等环节和政策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各项扶持政策更有效、更迅速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