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胡雪岩:骄纵难持久
  • 美元指数创8个月新高 寻找美元升值中的财富机会
  • “中国大妈”错在哪
  • “中国大妈”被套 黄金抢购潮降温
  •  
    2013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财富管理
    胡雪岩:骄纵难持久
    美元指数创8个月新高 寻找美元升值中的财富机会
    “中国大妈”错在哪
    “中国大妈”被套 黄金抢购潮降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胡雪岩:骄纵难持久
    2013-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对于一个出身贫寒,以精明头脑著称的商人来说,奢靡浮华生活方式的腐化是潜移默化的,然而当胡雪岩意识到危害的时候,已经积重难返

      ⊙杜博奇 ○主持 于勇

      

      日本名著《平家物语》有云:“骄者难久,宛如风中之尘。盛者必衰,恰似一场春梦”。

      1883年12月的寒冬,当北京、杭州两地的阜康钱庄同时倒闭、被官府查封的消息,通过电报传来的时候,杭州元宝街胡宅,刚过完60岁大寿的胡雪岩一定会认为这是一场无妄的春梦……

      晚清中国最大的两项出口商品是生丝和茶叶,正是生丝贸易推到了胡雪岩商业帝国崩塌的多米诺骨牌。自1845年开埠,上海逐步取代广州成为最大通商口岸。从1870年开始,全国生丝出口贸易约有2/3经上海港输出。到1880年,上海港全年出口了69685担蚕丝。

      胡雪岩早已将商业重心转至上海。眼看洋人建立机械化缫丝厂,势力一天天做大,大有控制清国生丝业之势。胡雪岩显得忧心忡忡。自从开始从事生丝贸易,胡雪岩就定下一条准则:一定要掌控行业的主动权。为此不惜提前一年向蚕农支付现款,预定新一年的蚕丝,此外还联合沪上各大丝行货栈,组建行业联合体,集中采购,以抗衡洋行。

      作为唯一的采购商,洋行掌握着清朝举国蚕丝销路,具有操纵行情的权势。胡雪岩牵头组建行业工会,大量收购囤积生丝,一举恢复卖方地位,一改往日市场格局,“夷人欲买一斤一两而莫得”。

      1883年,胡雪岩联合华商以2000万两白银吃进1.4万包生丝,从市场买不到生丝的洋人只好和胡雪岩交涉。洋行愿意加价1000万两收购胡雪岩手上的生丝,而胡雪岩非1200万两不卖。为200万两讨价还价的间隙,疯狂的股市投机引燃金融危机,一股罕见的金融恐慌忽然袭来,几个月内,上海倒闭了60余家钱庄。因将大量资金用于生丝收购,胡雪岩的阜康钱庄资金空虚,盛宣怀趁机在市场上放出消息,阜康钱庄在挤兑风潮中猝然破产。

      值此之际,李鸿章翻出胡雪岩代朝廷向外资银行借债吃回扣的旧账,朝廷责成左宗棠严厉追查。事实俱在,无力回天,胡雪岩被革除候补道台之职,抄家法办,最终在巨大失落中郁郁死去。

      盘点胡氏资产,有一家“胡庆余堂”药店,阜康钱庄十数家分号,29家当铺,田地万亩,数十万存款,古董珍宝不计其数,上海、杭州苦心营建的宅邸更是极尽奢靡,尤以杭宅最为富丽。最初设计占地7亩,预算为350万两白银,胡雪岩大笔一挥,“银两不限,以精为美;地亩不计,求全为妥”。采用皇家园林设计,甚至从北京买回重建圆明园的金丝楠木。

      胡雪岩平生有两大爱好,第一位的是女人。胡雪岩生平有过多少女人,恐怕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有人说他晚年有36个姬妾,为了避免争风吃醋,名字写在牙签上,每夜抽签决定哪一个侍寝;还有一种说法称,胡雪岩能叫上名字的侍妾有13个,每人房间安装了一部电话机,招之即来;另有一说,胡雪岩命人在园中修建了一座东楼,专门安置他的12房姨太太,谓之“东楼十二钗”。更夸张的说法是,妻妾多到叫不上名字,她们的居室横跨好几条巷弄,与皇宫永然巷几无二致,胡雪岩每晚睡前命人取牙牌,随手拈牌,才能决定侍寝者。

      另一项嗜好是古董。胡雪岩有一个保持多年的生活习惯,每天清晨起床,取翡翠盘盛青黄赤白黑各色珠宝,凝神注视一小时,尔后洗漱,此所谓“养目”。胡雪岩出手豪迈,收集古董甚至到了“真伪杂陈,不暇鉴别,但择价昂者留之”的地步。有一次,有人携铜鼎登门求售,开口叫价八百金,还煞有介事道:“此系实价,并不赚钱。”胡雪岩大为不悦道:“尔于我处不赚钱,更待何时耶?”如数以八百两黄金买下铜鼎,斥其道:“以后可不必来矣!”

      沉醉在珍宝、女人当中的胡雪岩,可谓享尽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衣食取用极尽铺张奢靡之能事。为了使墙壁光滑,将瓷碗捣细涂墙,可致百年不朽。因过于留恋声色犬马,胡氏晚年身体不振,闻听京城有狗皮膏药效力奇佳,专程命人携巨金入京监制,以供一年之用。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对于一个出身贫寒,以精明头脑著称的商人来说,奢靡浮华生活方式的腐化是潜移默化的,然而当胡雪岩意识到危害的时候,已经积重难返。

      1885年,胡雪岩在凄凉中结束精彩一生。对孝顺的他来说,唯一的遗憾或许在于,让90多岁的母亲为自己送终。胡雪岩去世三个月后,胡母病逝,亲友避匿,到者寥寥。

      杜牧《阿房宫赋》言及朝代覆亡的历史命运:“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胡雪岩的年代已然远去,那种骄纵的生活方式却并未在后世商人中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