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引导人口
    有序逐级流动
  • 北京城中村调查上
  •  
    2013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引导人口
    有序逐级流动
    北京城中村调查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引导人口
    有序逐级流动
    2013-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见习记者 姜隅琼 ○编辑 梁伟

      

      新型城镇化的中国梦一次次在重要场合被提及,充斥各大媒体显要位置,古老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运动轰轰烈烈展开。政府高层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出要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要大力改造棚户区。然而,记者实地走访中北京市内多处城中村发现,处于漩涡中心的人群却格外平静,他们不关心这场巨变,他们来城市的目的是打工赚钱,有朝一日衣锦还乡。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其中有2.79亿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口。耐人寻味的是,他们进入城市,居住在城市角落,生存条件不体面,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却不愿意回去。

      老家在安徽的赵师傅已经在西二环的笑祖塔院城中村住了两年多,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房租一千元。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和角落的箱子基本没什么摆设,被子胡乱掀着堆在一角。赵师傅在不远处的北京邮电大学南门小吃街上经营酸辣粉生意,他告诉记者,生意难做,即使一个月赚八九千,也有三四千要用来交租金,加上原料成本和养家糊口就所剩无几了。尽管如此,还是比在老家赚得多。未来怎么样,他没有过多想象,只表示,“在北京挣得动就继续挣,哪一天挣不到了就回老家了。”

      面对记者“为什么留在北京”的疑问,在北五环哨子营小区路口摆摊卖菜的大妈有同样的感触,“回家可舒服了,不用交房租,地里的菜不用花钱,空气也好,干活没有压力。就是见不着钱,没处挣钱,所以一过完年还是得回来。”

      北京作为全国经济高地和吸引资源的凹地,大量优势资源在此聚集,相应有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真正造成城市与乡村的差距,导致大量劳动力外迁的因素是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的不平衡。

      就近城镇化,适当控制特大城市、大城市规模,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进行人口转移正在成为管理层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主流思路。而就近城镇化的背后,是对中心城镇和中小城市提出更高的经济要求,更大限度就近吸纳劳动力。未来政府要着力解决的是,如何有序引导人口一级一级流动。

      就此,北京社科院社会学系副所长李伟东建议,要转变过去以大城市为中心投入的思路,中小城市人均投入与大城市相对等,打造小城市的物理、政策环境,使中小城市形成就业蓄水池,建立政策托底机制。他说,“农民工在家门口挣得到钱,向大城市涌入的动力就小。”

      “只有把大的框架体系设计到位,国家大力发展中小城镇的口号才能落到实处。”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同样认为,政府在中小城市的交通布局、产业布局和人口引导上都应有配套政策,例如小城镇落户门槛更低,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农村社保就近转换为城镇社保,建设完善的大政策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