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换挡”进行时 中国经济快慢之间
  • 保监会
    严打车险欺诈行为
  • 4月经济数据整体逊于预期
  • 反洗钱工作
    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 二季度经济面临考验
  • 宏观调控“稳”字当头 深化改革需出“实”招
  • 地方财政引领 财政支出明显提速
  • 保监会
    着力解决财险拖赔
  •  
    2013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要闻
    “换挡”进行时 中国经济快慢之间
    保监会
    严打车险欺诈行为
    4月经济数据整体逊于预期
    反洗钱工作
    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二季度经济面临考验
    宏观调控“稳”字当头 深化改革需出“实”招
    地方财政引领 财政支出明显提速
    保监会
    着力解决财险拖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宏观调控“稳”字当头 深化改革需出“实”招
    2013-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到中速下一个台阶固然是正常合理的,但也的确需要防止下台阶过程中意外“摔跤”。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新的适度增长区间寻找新的平衡点,经济运行中有不少不确定因素,企业适应新形势也有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可紧密跟踪形势变化,对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调微调。

      宏观政策不宜频频出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建议,要防范增速回落幅度超预期,从而影响就业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当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是有些偏弱,基础仍不够牢固,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宏观政策可以在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规模等方面着手稳住增长。

      虽然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的确隐含着不少风险。货币存量仍然较大,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与GDP之比接近190%,通胀压力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值得高度警惕,“影子银行”需要清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热钱涌入需要防范……这些风险和隐患要及早着手化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寄希望于大规模政策刺激把经济拉回高增长,显然找错了“钥匙”。多年来中国经济周期起伏让一些人形成了思维定式:经济运行只要到了底部,政策就一定要刺激到增速持续回升为止。如今中国经济面对的是重大阶段性变化而不是短期周期波动,不能再习惯性地求助于大规模刺激政策,否则积重难返。

      “经济增速‘换挡期’切忌猛踩油门、猛转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提醒,为了避免行政干预后遗症,宏观政策应当以稳为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防止增速回落突破底线,但不宜频繁出手。宏观调控只能熨平短期波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靠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中国经济面临的矛盾,是短期和中长期问题的交织。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政策抉择何去何从?

      近期中央两次会议透露出重要信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25日召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稳定增长、防控通胀、化解风险,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工夫、出实招。

      “政策重点正从短期稳增长,向中长期调结构、促改革转变。”刘元春分析,当前宏观调控“稳”字当头,推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社会政策的托底,力度将会更大。

      对企业而言,确实是到了丢掉幻想、投身转型升级的时候了。与其空等新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坐等国内外市场转好,不如在这个时候扎扎实实转型升级,把握更高水平的发展机遇,带来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上,要勇于向自身权力“开刀”。同时,垄断行业、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体制等一系列改革都亟待深化,搞活微观,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