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894起并购案背后的产业图谋
  • 政策放松和市场需求引发今年并购大增
  • 全球并购交易高潮迭起 生物科技异军突起
  •  
    2013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公司·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公司·热点
    894起并购案背后的产业图谋
    政策放松和市场需求引发今年并购大增
    全球并购交易高潮迭起 生物科技异军突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894起并购案背后的产业图谋
    2013-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今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含海外上市企业)海内外并购活动共发生894起,高于去年同期的777起;而我国企业收购国外资产的案例为132起,与去年基本持平。

      从并购发生的产业观察,以互联网企业并购为龙头,今年以来科技、医药等领域的并购趋向活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阿里巴巴5.8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百度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阿里巴巴2.94亿美元入股高德地图,互联网巨头们一系列的动作,引发的关注度超越了去年大连万达26亿美元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甚至不亚于年初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对价151亿美元的海外最大并购。

      一场以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型企业为对象,跨市场、跨行业的并购正在成为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记者 郑培源 宦路 ○见习编辑 华笑丛

      移动互联成吸睛大户

      如何将PC时代的入口优势复制到移动端,成为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三大巨头的当务之急

      反观4月以来的互联网领域三大并购,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是并购的直接诱因。数据显示,我国PC端网民数量从8000万增长到2.3亿用了五年时间,而可上网的智能手机数量从5000万台急速跃升到2亿台仅跨越了2011年和2012年。中国的移动互联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如此庞大且高速增长的市场,如何将PC时代的入口优势复制到移动端,成为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三大巨头的当务之急。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创业型互联网企业IPO受阻也是促成收购的一大助因。一年多来,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的窗口迟迟没有打开,投资人和管理层只能通过并购的方式完成退出套现。一方面被并购公司出让股份意愿加强,一方面收购方布局心切,慷慨解囊,促成了罕见的互联网领域投资并购大潮。类似的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如从事手机浏览器的UC、从事团购的拉手网、大众点评网、人人网等都有类似情况,手握数十亿美金的“大巨头”的并购步伐并不会停止。

      事实上,传统的媒体企业向移动互联领域的进军也在加速。从百视通收购视频网站风行网,到中文传媒悄然在包括移动互联在内的跨媒体领域布局,均是看到了移动互联领域的大势所趋。大智慧昨晚公告,以约3278万左右的出价收购东盟地区最大的金融终端提供商新加坡新思维公司,也是跨区域布局新媒体领域的又一案例。

      此外,移动互联时代带来的产业升级机会也会惠及诸多传统消费行业,跨产业的并购、整合机会还会不断涌现。一场由移动互联革命带来的产业升级正在悄然发生。

      医药行业充当急先锋

      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医药行业发生的并购案超过50起,亦是并购活跃度较高的一个领域

      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除了常见的通过并购打造规模效应外,目前的医药行业并购还有两大看点。

      一大看点是抢占生物医药制高点。21世纪是生物技术药物和生物仿制药的世纪,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迅猛。医药上市公司谋求华丽转身,试图通过并购尽快进入单抗这一生物医药领域,抢占制高点。

      5月7日,华海药业公告,公司与美国ONCOBIOLOGICS公司签订了生物药战略联盟及合作经营、合资经营、共同开发及技术许可协议。协议约定,华海药业将在中国市场享有协议签署的四个单抗生物药100%的市场许可。同时,公司将与ONCOBIOLOGICS公司在中国合资设立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从事单抗生物药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应用研究。

      无独有偶,1月28日,海南海药宣布以每股8.8245美元、990万美元的收购总价,受让Good Catch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的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250564股普通股股权,控股中国抗体。

      华海药业总经理陈保华告诉记者,2019年左右,将有接近1000亿美元的生物药专利到期,这对仿制药来说是个利好。但众所周知,生物仿制药非常复杂,通过并购引进核心技术,无疑是快速切入生物仿制药领域的捷径。

      第二个看点是青睐医疗服务业。今年5月,独一味再次大举收购民营医院的“动作”引起业界关注。继今年1月斥资1.2亿收购四川红十字肿瘤医院85%经营收益权后,独一味又披露,全资子公司永道医疗拟拿下资阳健顺王体检医院100%股权、德阳美好明天医院100%股权以及中医院骨科医院100%股权。

      企业出海意愿上升

      在有并购意愿的中国内地企业中,47%的企业有跨境并购的意愿, 而去年仅有26%的受访企业有此计划

      国浩律师集团管理合伙人费国平表示,并购活动的发生与产业最新动向息息相关,科技类企业成为并购对象,反映了全球经济领域的微妙变化——一方面,资源类企业的并购在经历高潮后,合适的目标企业已经逐步减少,同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减少,一些失败案例也让能源类企业的“出海”更趋谨慎;另一方面,欧美企业在技术管制上的放松,则让更多的高品质并购成为可能。今年3月,上工申贝收购有140多年历史的德国百福机械,4月宁波华翔收购高档轿车内饰件全球第三大供应商——德国HIB Trim Part Group,这两个收购案例的背后都有技术收购和海外市场开拓的明确意向。

      “我们认为,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到海内外并购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是企业实现技术升级的捷径。对部分传统企业来说,甚至是不得不做的选择。”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刚刚完成的《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意愿明显上升,在有并购意愿的中国内地企业中,47%的企业有跨境并购的意愿, 而去年仅有26%的受访企业有此计划。值得关注的是,61%的中国企业收购的最主要目的依然是进入新市场,同时获得新技术或既有品牌占比为58%,扩大企业规模为目的的占比54%,而40%的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并购降低运营成本。毫无疑问,并购仍然被看作是进入新产业、新市场,并建立规模的最便捷而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