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平安借力罢黜
    葛文耀今凌晨强硬反击
  • 汪洋会见巴菲特
  • 华丽转身 扬帆海外——专访华海药业创始人陈保华(之二)
  • 上海自贸区获国家立项
    方案最快月底上报
  •  
    2013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平安借力罢黜
    葛文耀今凌晨强硬反击
    汪洋会见巴菲特
    华丽转身 扬帆海外——专访华海药业创始人陈保华(之二)
    上海自贸区获国家立项
    方案最快月底上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华丽转身 扬帆海外——专访华海药业创始人陈保华(之二)
    2013-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陈保华

      华丽转身 扬帆海外

      ——专访华海药业创始人陈保华(之二)

      布局单抗类生物仿制药:华丽转身进行时

      制剂在美国市场的精彩亮相,让陈保华捕捉到了另一个巨大的商机:生物仿制药的广阔前景。他认为,从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期间,全球制药工业将进入生物仿制药的时代,单抗、诊断试剂、基因、靶点类药物等生物仿制药的春天即将来到。

      5月7日,华海药业发布公告:公司与美国ONCOBIOLOGICS公司签订协议,约定华海药业将在中国市场享有协议签署的四个单抗生物药100%的市场许可;在美国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四个单抗生物药,华海将享有上述生物药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51%的权益。同时,公司将与美国ONCOBIOLOGICS公司在中国合资设立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从事单抗生物药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应用研究。这次合作的4个单抗仿制药品种都是全球销量前十大的重磅品种,主治类风湿的阿达木单抗2012年全球销售额为92.65亿美元;主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美罗华销售额达71.56亿美元,主治肺癌、直肠癌的安维汀销售额61.50亿美元,主治乳腺癌,直肠癌的赫塞汀销售额达62.83亿美元。

      公司引进了最高端的研发团队,其带头人是来自国际生物药巨头——基因泰克公司的研发团队。同时,公司还建立了高标准的体系,力争高起点精准介入。

      此次,华海药业与国际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ONCOBIOLOGICS的合作,宣告了公司对进军生物仿制药战略的稳步推进。

      行业中都知道,单抗类生物仿制药的研发是颇具难度和挑战的,如氨基酸排序、立体结构、生物特异性等问题,关键是还要解决单抗类生物仿制药毒副作用高的难题。所以,很多品种往往全球也只有一两家企业在做,获得的利润也相当可观,一个仿制生物药品的定价几乎达到原研药的70%。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单抗市场规模可达780亿美元,未来还将保持每年44%的复合增长率。

      可以说,未来生物医药业务将成为华海药业的新看点。其实,早在2012年年报中,公司就透露,将涉足单抗生物领域,实现新药创制业务。公司将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合资、项目转让等方式,高起点进入生物和新药领域,使其成为华海未来快速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目前,市场已不再把华海药业视为原料药生产企业,这得益于公司制剂转型的成功。毋庸讳言,“十三五”期间,公司能否向生物仿制药领域成功转型,需要经历更长时间的考验,难度也超越以往任何一次尝试。具体来看,上述合作协议中的四个单抗品种还处于临床前的阶段,距离产品上市还需艰巨的努力。华海药业的华丽转身仍在进行中!

      进口质量、国产价格:中国患者的福音

      当华海的中国价格、美国质量的药品大举推进美国市场的同时,陈保华更迫切地希望中国患者能以国产药的价格,买到进口药的药效,从而为破解国内看病难、看病贵出力。

      2006年华海药业就加大了国内市场的投入,重点放在产品开发上。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60多个品种,涵盖心血管、抗癌、精神类和抗病毒等7大系列,差不多国际上2025年之前到期的专利药都在华海的开发中。目前等待中国药监SFDA批准的就有38个品种,基本上以每年上报10个品种的速度推进。从明年下半年开始,批量文号将获批下达。

      可陈保华还是不满意:“有好多产品在美国、中国是同步开发的,而有些制剂在美国已经获批上市并证明了其疗效的情况下,却因为不尽合理的药物审批制度,让这些珍贵的药物排在长长的待审队列中。”为此,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保华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改进药品审批制度,让百姓用上“进口药疗效、国产价格”放心药的建议》:“在药品审批环节上,要充分体现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产业政策,扶优扶强。对那些已获得美国FDA等认证并在欧美高端市场规模化销售的制药企业和相关药品,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进入审批程序。”

      陈保华也不忘强调,华海自身的产能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期100亿片制剂产能将在今年年底完工,第二个100亿片工程也会在下半年开始建设,预计到2015年完全建成。达产后华海的固态制剂生产规模将位居中国乃至亚洲前列。到2016年,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

      华海模式:海外历练 国内扬帆

      陈保华展望道:“世界范围内的医药产业由西向东转移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国际制药巨头加速了向中国生产转移和外包业务合作的进程。”作为国内制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先行企业,上市十年来,华海药业顺应国际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国际GMP认证、原料药以及制剂的海外注册、国际合作等领域遥遥领先,并进一步致力将打开国外市场的先进药品反哺国内,这是华海的成功模式。陈保华希望能够影响并带动一批中国制药企业走出去,像华海一样,开发出欧美市场认可的高质量仿制药,打开海外市场的同时再回到国内市场,这样,中国民族制药工业将大有希望!(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