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平安+上海家化 一场完美联姻缘何酿成苦果
  • 基金称对上海家化
    不排除“重新估值”的可能
  • 平安信托出手
    葛文耀被罢免家化集团董事长
  • 平安入股家化集团后葛文耀的相关微博言论
  •  
    2013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平安+上海家化 一场完美联姻缘何酿成苦果
    基金称对上海家化
    不排除“重新估值”的可能
    平安信托出手
    葛文耀被罢免家化集团董事长
    平安入股家化集团后葛文耀的相关微博言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平安+上海家化 一场完美联姻缘何酿成苦果
    2013-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5月13日,上海家化股价出现异常波动:盘中一度跌逾8%,收盘时跌幅为5.3%,并且创下12.7亿元的成交天量,刷新了多年来的日成交额纪录。

      昨日16点左右,一个重磅消息在微博上迅速传开,“爆料人”正是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他在新浪微博上写道:“平安进来后,家化集团便名存实亡,只有卖资产,我一直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法人结构决定他们不能为所欲为,目前业务正常,员工没受影响,我也没问题,请大家放心。”

      指责平安“为所欲为”的葛文耀为何如此激愤?很快,消息传来:上海家化官方答复称,葛文耀已经卸任母公司家化集团的董事长。晚间,平安信托证实,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

      令人唏嘘的是,平安信托这家葛文耀当年“排除一切艰难”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如今居然成为葛文耀“出局”的主推手,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记者 李小兵 ○编辑 吴正懿

      葛文耀微博藏“潜台词”

      

      昨晚,平安信托对外证实,5月11日,上海家化集团召开临时董事会议,决议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由家化集团董事、平安信托副总经理张礼庆出任家化集团董事长。

      平安信托还称,今年3月以来,其陆续接到上海家化内部员工举报,反映集团管理层存在设立“账外账、小金库”,个别高管涉嫌私分小金库资金、侵占公司和退休职工利益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涉案金额巨大。目前,相关事项在进一步调查中。

      自13日晚22点始,记者数十次拨打葛文耀的手机号码,均显示对方正在通话中。一直到22点37分,记者拨通葛的电话,他以极其疲惫、却仍充满警惕性的声音回复:“刚才在和国资委通话。现在,我没有存过你的号码,不能确认你的记者身份。况且我已很累,不想再说任何话。”

      今日凌晨约44分,上海家化官方微博发出严正声明:“上海家化一向奉行‘前门开足,后门关刹’的管理制度……发放给高管的激励资金,则是通过严格的手续,由组织统一分配发放的。相关资金的来源中有些为各级政府历年奖励家化的合法奖金,上缴后由公司统一发放,绝无违法行为。董事长葛文耀在国企时期严格按照组织上核定的金额领取薪酬,去年也严格按照平安核定的金额领取,从未多拿一分钱。”

      翻查葛文耀的微博,其实5月12日晚,葛文耀就已经很微妙地传递一些信息。当晚他在微博上说:“……(家化)目前处于极佳状态,经济指标、品牌战略、人才队伍、内部流程,企业文化都达到一流水准,我已很欣慰了,如没什么干扰,让我们专注业务,进入世界20强日子不远。”

      不过,他在回复“君正投资”时特别强调:“……但是有条件的,不要干扰,让家化专注业务,搞政治会毁了这么好的民族品牌企业”。这是他第一次提到“搞政治”。

      5月13日早上,葛文耀的微博措辞更加犀利,他说:“企业遭受政治风波,是对企业和员工的一种考验……。于我而言,家化股份不仅是全体员工的,也是全体股东,也是民族的,绝不是我个人的,愿付出一切。”

      显然,葛文耀所说的“干扰”很可能就是指平安信托的插手。而葛文耀“愿付出一切”的表态,一如他敢言直率的性格。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葛文耀便公开对平安进行指责,但最终双方保持了沉默。 而自平安2011年11月入股家化集团后,双方的好日子其实只维持了4个多月。

      海鸥表投资分歧生隔阂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海鸥表投资项目是双方矛盾的“导火索”。2012年4月,葛文耀曾表示,家化方面已获邀参股国内一家手表厂,且谈判已接近尾声,预计5月就会签约。按家化集团当时的设想,其将牵头建立一个PE,专门整合国内乃至海外的品牌,发展化妆品以外的时尚产业。但此时,平安方面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2012年12月18日,平安入主家化集团后的第一次股东大会上,葛文耀首次正面回应说,在海鸥表项目上,平安与家化确实意见不太统一,但葛文耀执着己见:“股东不同意这个项目,我可以通过个人的资源去做这个事情,这是我的梦想,但牵扯到具体的投资跟股东之间有不同的意见,我不会硬做,也不会放弃。”

      就在该次股东大会之前,上海家化公告将调整董事会结构,最惹人关注的变动是,身为平安信托董事长的童恺出现在董事候选人名单里。不过,童恺的提名议案却出现一张反对票,显示上海家化与平安的不和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平安作为投资方,首先考虑的是项目实施会不会成功盈利,这是商业追求的目标。”分析人士说,平安主要是在乎风险,而且,主要原因是市场对精密机械制造业不够了解,平安认为资金周转过长,投入产出较低;同时,家化走奢侈品路线成功的经验几乎没有。因此,平安对海鸥表项目并不看好。

      葛文耀曾力挺平安

      颇具戏剧性的是,平安信托当初“进门”时,曾得到葛文耀的力挺。

      将时钟拨回到2011年9月7日。当日,上海市国资委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方式出让家化集团100%股权,挂牌价为51.09亿元,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事件。

      但就在2011年10月10日下午,挂牌结束前最后一刻,海航商业突然向递交申请材料,以黑马姿态成为竞购方之一。此时,加上上海复星、平浦投资,上海家化的竞购格局可谓“三足鼎立”。不过,很快,复星决定退出竞购,竞购大战变成两强相争。

      其中的角逐者之一—平浦投资,是平安创新资本全资子公司。2011年5月,平浦投资由平安创新资本出资5.01亿元设立,为平安信托旗下全资子公司。

      而海航抛出的“橄榄枝”则侧重“含金量”。海航商业将其收购报价,在家化集团100%股权挂牌估值51.09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了约6亿元。

      然而,葛文耀心里的天平却倾向平安,这一点在当时几乎人尽皆知。上海家化抢先对海航商业进行初步尽职调查,并且很快公开表示,尽职调查的结果差强人意,言下之意是“海航不受欢迎”。

      为“帮助”平安入局,2011年10月30日,上海家化增加了竞购条件:公司董事会承诺未来三年(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内,除股权激励增发外,不提交其他任何形式的再融资方案(含票据及债券融资)。这在上海家化内部称作“毒丸计划”,针对的正是频频运用再融资杠杆的海航。

      果然,2011年11月,平浦投资击败海航商业,以51.09亿元摘得家化集团100%股权,同时成为上海家化的第一大股东。事后,葛文耀曾透露,当时平安比海航的出价低了近6亿。

      据悉,竞购事宜尘埃落定后,葛文耀去了三亚。因为他曾在公司内部说,一旦股权归属落定,他要直奔三亚,放一束烟花。所以,平安的最终入主,让葛文耀尽情释放了一束怒放的“心花”。

      但遗憾的是,曾被看作是“产业+资本”完美融合的平安和家化的联姻,依然结出“苦果”。

      事后看来,当初葛文耀在选择战略投资者时,曾强调拒绝财务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选择平安是看中其金融实力,会长期持有家化股票,并且会投巨资支持家化产业发展,多少有点“一厢情愿”。有评论人士表示,作为投资者和资本运作者,平安集团看中家化的,而更多的是家化资产增值,“所以家化到了平安手里,轨迹不会完全朝着葛文耀的方向走,这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