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人民币国际化前提是利率汇率市场化
  • 人民币汇改加速可期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人民币有望五年内完全可兑换
  • 济南高新区备战“新三板”:105家企业翘首以盼
  •  
    2013年5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人民币国际化前提是利率汇率市场化
    人民币汇改加速可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人民币有望五年内完全可兑换
    济南高新区备战“新三板”:105家企业翘首以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国际化前提是利率汇率市场化
    2013-05-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卢晓平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 杨涛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似乎不可避免,但并非快速放开资本项目就可以解决包括热钱在内的诸多问题。在此之前,还有赖于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依次推进。

      首先,如果不能真正实现国内利率市场化,则加快开放只能使得一个扭曲的金融市场,面临更复杂的外部风险冲击。多数学者认为,银行存贷款利率是市场化的最后堡垒,至于债券市场、银行间货币市场、境内外汇市场等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

      如果从利率的本质来看,国内金融市场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一是金融产品的交易规模和创新程度不足。各类金融产品是短期和长期资金交易的重要载体,无论是简单的投融资产品,还是复杂的衍生品或结构化产品,除了满足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体现价格发现功能,真正找到金融市场的均衡交易价格。二是在任何金融市场上,只有拥有大量的交易者,并且可以自由定价,才能真正实现资金交易价格的市场化,现在显然还没有达到。

      所谓利率就是资金交易的价格,利率市场化的本质,在于基本消除行政干预影响资金交易的现象,各类主体自由地进行不同资金的交易,从而形成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特点资金的价格。如果政府想影响利率走势,只能作为市场交易主体,通过正常交易行为来间接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涵远不止存贷款利率定价问题,市场化的产品创新、市场化的交易主体及行为、足够容纳各类资金交易的市场、市场化的货币当局政策选择,这些都是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不能降低行政干预,即便最终银行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也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利率市场化格局。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国内实体部门与金融部门流动性的背离,可以部分归因于利率管制和资金“双轨制”。

      其次,汇率市场化改革也远不只是扩大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波动幅度,而是应该构造更健全的外汇交易市场、更透明的汇率形成机制。

      一方面,我国外汇市场格局还存在很多不足,难以真正支撑汇率市场化。第一,进入外汇市场作为参与主体的非金融企业还很少,境外金融机构尚未参与进来,做市商制度同样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二,与全球外汇市场的蓬勃发展相比较,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还相对偏小,与整体经济规模还不相衬。既表现在市场的参与者还比较少,也表现在市场交易的产品、货币种类都还严重不足。第三,我国外汇市场的自由度相对偏低,还受到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政策管制,难以实现外汇的有效流动,也难以对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均衡提供支持。同时,目前全球外汇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场外市场特点,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市场交易机制具有极高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2005年的汇改,改变了行政干预汇率的基本模式,增加了市场化元素,但是尚未从根本上建立市场化的机制。现在的汇率仍然是以盯住美元为基础,因为每日外汇交易中心按做市商报价来公布美元中间价,然后套算对其他大多数货币的汇率,这就难以及时反映人民币综合有效汇率,距离真正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还甚远。

      真正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应该是选择规则与信息相对透明的市场机制,采取各国通行的非行政性干预手段,才能适应国际游戏规则。

      对于大型经济体来说,汇率市场化虽然会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但只要注重内需与经济内在活力,就不容易受到全球短期负面因素冲击。尤其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逐渐盛行的年代,人民币国际化依靠的必须是“内功”。如2012年,作为出口导向型模式“鼻祖”的日本出口占GDP比例在15%左右,美国只有13.9%,预计随着经济转型与储蓄率下降,未来的投资转型与消费升级,将成为人民币的有力支撑。

      当然,还需要强调的是利率与汇率的去行政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得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不同市场上的真实供求,减少国内外的非市场性套利空间,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