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圣韬 ○编辑 叶苗
很多资历较老的投资者可能还对十多年前那疯狂的一幕记忆犹新。对于亲身参与者来说,这段经历或许并不那么痛快。品尝过泡沫破裂的酸楚,“5·19”行情在很多投资者心中留下的,无非是炒作、疯狂、泡沫等字眼。
的确,泡沫破裂那一刻,肯定有人要为之买单。但就此惧怕泡沫,继而完全否认“5·19”行情的正面意义,也会显得片面。
事实证明,当初人们追逐的,并非只有盲目;被戳破的,并不都是泡沫。网络股三驾马车——网易、新浪和搜狐,在历经泡沫破裂的洗礼后,接下来均展现出了其“真成长股”的风采。
以网易为例,2002年下半年到2003年1月,其股价从1美元暴涨到18美元,世人惊呼:因为短信概念!此后的一个季度,网易股价又从18美元跌回至10美元,世人又恍然:概念炒作当然难持久。
然而,在接下来的3月至5月,当网易从10美元冲上了28美元、新浪从6美元冲上14美元、搜狐从7美元冲上21美元时,世人才幡然醒悟:这已不是一种“肤浅”的概念炒作,网络的的确确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只要是“金子”,资本市场终会为其正名。
放眼当今,自上而下的改革转型已成为局势主脉络。资本市场对转型初期成长股的热烈追捧,何尝不是一个主动的大浪淘沙过程呢?当“新五多金花”——医药、环保、电子、大众消费、文化传媒在A股绽放之时,很多人的目光还停留在过去,不仅纠结于其高高在上的估值,对其敬而远之,甚至还不时抛出泡沫破裂的威胁言论。
殊不知,时代已变。在转型的大格局下,这已不是一场简单的“从哪来到哪去”的炒作游戏。
实际上,在经济转型阶段,成长股行情有些泡沫是正常的、有益的,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地方。有人研究中外股市历史发现,资本市场可以更有效地筛选和推动新兴产业、新兴商业模式和高科技产业。
成长股初期往往受质疑,是因为有创新的商业模式而没有业绩支撑,甚至亏损。但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真正成长股,最终将用业绩高成长来化解高估值,越涨越便宜,这样的例子在国内外的股市比比皆是。
有人争辩,估值便宜的周期股更有价值。对此,某资深业内人士直言,“没有涨的价值就没有价值”。用动态眼光来看,无论是政策扶持力度、体量,还是估值弹性,创业板、中小板股票都要比主板个股有“底”得多。
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说,在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如果还用静态的眼光看问题,你就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