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世瑾 ○编辑 孙放
近期,上市公司终止重组案例出现频率大增。其中,既有为防范内幕交易将停牌时点前置,而使重组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原因,也不排除个别公司在“权衡利弊”后,选择草草终止重组,以赶上市场行情。
创业板重组失败公司均选5月复牌
去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着力打击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行为,目前看来已初见成效。正如本报《停牌时点前置为防内幕交易 方案操作受阻导致重组频废》一文所描述的,越来越多的重组公司选择将停牌时间节点前移,以图堵上内幕交易的漏洞。
不过,提前停牌也为重组带来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公司提前停牌时,对收购标的只作了初步了解,无论是收购标的实际经营情况、估值及交易对手对交易方式的要求,都可能成为重组的绊脚石。今年以来,重组终止并提前复牌的公司已超过20家。最新的案例是今日终止重组并复牌的华光股份。
此时,一个有趣的情况出现了。这些公司以往会因资本运作的预期落空而大跌,不过近期多家重组流产公司的股价却是稳步上扬,这种情况在创业板公司身上尤其明显。今年以来,先后有南风股份、吉艾科技、中海达、北京君正等公司宣布终止重组,复牌后两个交易日内均出现至少一个涨停。
市场有观点认为,前述创业板公司停牌期间,创业板受资金追捧,因此复牌后股价出现补涨本不足为奇。相反,所属板块在停牌期间表现不佳的,股价则不会如此反应,如主板的开滦股份终止重组并复牌后便出现暴跌。一切看起来都得到了解释,非常合理。然而笔者胸中的疑云却未能消散:各重组交易的情况千差万别,复牌的时机为什么这么巧,赶上了补涨?
有一个情况值得重视:在今年因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而连续停牌的创业板公司中,至今仅有五家顺利地发布了交易预案(排除交易方案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恒泰艾普),另有四家公司宣布终止重组,失败概率接近一半,且上述公司均选择在创业板今年涨幅较大的5月份复牌。
或存“过了这村没这店”投机心理
从具体交易流程来看,由于停牌节点前移,一些上市公司会发现对交易方案把握不够,或交易标的情况不如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选择排除万难,尽力推进重组,而另一些公司为迎合近期市场对特定板块的热捧,希望重组草草了事,而对补涨“寄予厚望”。
再从纯粹利益的角度出发,今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发布重组预案后涨幅普遍不大。仅有三五互联与华谊嘉信在复牌后出现连续两个以上的涨停。换而言之,公司管理层选择“草草了事”,股价在复牌后的涨幅并不逊色于有重组预案的公司。相反,公司管理层如果强行推动重组,继续停牌,既有可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错过创业板整体的拉升,也有可能因为重组方案不够吸引投资者而拖累股价。
于是,“故意失败,以求一涨”的投机行为便在近期市场结构性炒作的氛围中潜滋暗长。此前,深交所曾表示鼓励创业板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由于创业板公司大多处于成长期,成功的并购重组对于公司的扩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需要公司管理层尽到勤勉尽责的义务,而非单纯加入一场炒作的盛宴。单纯迎合市场,只会损害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与信誉。遇到不符预期的情况下,公司重组推进还是不推进,还需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