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上证面对面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价值
  • A6:研究·数据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路演回放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ST凤凰 银行索债多条船舶被查封
  • 掐点终止重组 背后或藏玄机
  • 广州药业 吸并案新增股份平稳上市
  • 宏磊股份 全额收回关联公司占款
  • 投资进入“收获”期 PE亦掀减持潮
  • 大股东垫背 上市公司减负频甩包袱
  •  
    2013年5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公 司
    *ST凤凰 银行索债多条船舶被查封
    掐点终止重组 背后或藏玄机
    广州药业 吸并案新增股份平稳上市
    宏磊股份 全额收回关联公司占款
    投资进入“收获”期 PE亦掀减持潮
    大股东垫背 上市公司减负频甩包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掐点终止重组 背后或藏玄机
    2013-05-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世瑾 ○编辑 孙放

      

      近期,上市公司终止重组案例出现频率大增。其中,既有为防范内幕交易将停牌时点前置,而使重组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原因,也不排除个别公司在“权衡利弊”后,选择草草终止重组,以赶上市场行情。

      创业板重组失败公司均选5月复牌

      去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着力打击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行为,目前看来已初见成效。正如本报《停牌时点前置为防内幕交易 方案操作受阻导致重组频废》一文所描述的,越来越多的重组公司选择将停牌时间节点前移,以图堵上内幕交易的漏洞。

      不过,提前停牌也为重组带来了不确定性。尤其是公司提前停牌时,对收购标的只作了初步了解,无论是收购标的实际经营情况、估值及交易对手对交易方式的要求,都可能成为重组的绊脚石。今年以来,重组终止并提前复牌的公司已超过20家。最新的案例是今日终止重组并复牌的华光股份。

      此时,一个有趣的情况出现了。这些公司以往会因资本运作的预期落空而大跌,不过近期多家重组流产公司的股价却是稳步上扬,这种情况在创业板公司身上尤其明显。今年以来,先后有南风股份、吉艾科技、中海达、北京君正等公司宣布终止重组,复牌后两个交易日内均出现至少一个涨停。

      市场有观点认为,前述创业板公司停牌期间,创业板受资金追捧,因此复牌后股价出现补涨本不足为奇。相反,所属板块在停牌期间表现不佳的,股价则不会如此反应,如主板的开滦股份终止重组并复牌后便出现暴跌。一切看起来都得到了解释,非常合理。然而笔者胸中的疑云却未能消散:各重组交易的情况千差万别,复牌的时机为什么这么巧,赶上了补涨?

      有一个情况值得重视:在今年因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而连续停牌的创业板公司中,至今仅有五家顺利地发布了交易预案(排除交易方案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恒泰艾普),另有四家公司宣布终止重组,失败概率接近一半,且上述公司均选择在创业板今年涨幅较大的5月份复牌。

      或存“过了这村没这店”投机心理

      从具体交易流程来看,由于停牌节点前移,一些上市公司会发现对交易方案把握不够,或交易标的情况不如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选择排除万难,尽力推进重组,而另一些公司为迎合近期市场对特定板块的热捧,希望重组草草了事,而对补涨“寄予厚望”。

      再从纯粹利益的角度出发,今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发布重组预案后涨幅普遍不大。仅有三五互联与华谊嘉信在复牌后出现连续两个以上的涨停。换而言之,公司管理层选择“草草了事”,股价在复牌后的涨幅并不逊色于有重组预案的公司。相反,公司管理层如果强行推动重组,继续停牌,既有可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错过创业板整体的拉升,也有可能因为重组方案不够吸引投资者而拖累股价。

      于是,“故意失败,以求一涨”的投机行为便在近期市场结构性炒作的氛围中潜滋暗长。此前,深交所曾表示鼓励创业板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由于创业板公司大多处于成长期,成功的并购重组对于公司的扩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需要公司管理层尽到勤勉尽责的义务,而非单纯加入一场炒作的盛宴。单纯迎合市场,只会损害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与信誉。遇到不符预期的情况下,公司重组推进还是不推进,还需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