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巡礼
  • A3:公司·热点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IPO困境下投行谋业务模式转型
  • 多路径释放多头能量
  • 海通证券:加快业务转型 增加绝对收益投资投入
  • 基本面疲弱 焦炭期货再次大跌
  • 大盘短期需震荡整固
  • 菜籽临时收储500万吨
    农民与企业对收储价有分歧
  • 聚丙烯期货合约规则
    将亮相塑料产业大会
  •  
    2013年5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IPO困境下投行谋业务模式转型
    多路径释放多头能量
    海通证券:加快业务转型 增加绝对收益投资投入
    基本面疲弱 焦炭期货再次大跌
    大盘短期需震荡整固
    菜籽临时收储500万吨
    农民与企业对收储价有分歧
    聚丙烯期货合约规则
    将亮相塑料产业大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PO困境下投行谋业务模式转型
    2013-05-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IPO困境之下,投行开始谋变。据悉,日前已有投行进行或者已经完成业务模式转型,由原来独立灵活的小团队作战模式,向大投行体制转变

      ⊙记者 曾雯璐 ○编辑 叶苗

      

      困则思变。

      在IPO如日中天之时,“国信模式”因灵活、高效而备受业内推崇,追随者众。不过“小团队承包”的业务模式后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保荐团队动荡不定,保荐项目良莠不齐等,多家投行此前甚至出现过整个部门“一锅端”现象。

      IPO困境之下,这一问题就愈发凸显,投行开始谋变。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日前已有投行进行或者已经完成业务模式转型,由原来独立灵活的小团队作战模式,向大投行体制转变。

      北方某中型投行保代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就在搞部门合并。原有的是事业部制,每个部平行,部门领导权力较大。部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缺点是团队不容易控制,有时一个保代走就整个部门的人都跑了。这几年公司没赚到钱,就换思路了。国信模式不是那么容易复制,激励机制跟不上就会有很大问题。”

      该投行转型的方向即区域大部制,集中管理统一考核,加强公司层面的控制力。具体来说就是主要分设北京、上海、深圳等区域,区域总部下设团队,收入和费用区域总部统一核算,人员编制亦如此。中信证券、招商证券是此业务模式代表。

      另一家业务转型中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改革还是出于加强控制、维持稳定的考虑。原来事业部制团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部门很忙,有的可能很闲,部门间只能借调,产生很多矛盾。现在整合了,就可以自由调配人员,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另外也有利于品牌的树立,是发展的趋势。”

      据了解,去年年底,南方某投行即完成了小团队独立作战向大投行体制的业务转型。在业务架构上,建立投行创新业务部,取消投行二级部门,下设北京组、上海组、深圳组,所有投行人员均隶属于投行创新业务部。在项目资源上,实现大投行统一协作,以避免原来二级部门项目数量、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该投行内部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IPO受阻,人力成本就成为沉重负担,改革势在必行。另外公司的战略也是朝大投行方向走,以期实现对企业提供从辅导、改制、首发、并购重组、再融资、市值管理等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

      上述北方某中型投行保代也表示:“只有打破原来的小团队格局,才可能做到内部资源共享,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投行服务。也才有可能发挥各业务部门间的协同效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投融资服务。”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认为,最重要的不是业务模式,而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到位,哪种业务模式都不是问题。另外公司层面加强控制也会产生其他问题。“比如一个领导要管的人多了几倍,公司要研究更为细致的业务规范。人员的灵活度也大不如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