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 是指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总量保持合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陷入低迷,经济放缓速度明显快于预期,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旧突出,内生增长动力需增强。稳增长无疑是当前之事
优 则指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值得指出的是,其必须建立在货币总量稳定的基础上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孙忠
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可以说,会议传递出,现阶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需要突出“稳”和“优”,即稳定货币总量、优化金融资金使用,而且“优”必须建立在“稳”的基础之上。
会议指出,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更扎实地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会议研究确定,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支持调整过剩产能,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定向开展并购贷款,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
从会议的表述可以看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突出“稳”和“优”。
“稳”是指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总量保持合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陷入低迷,经济放缓速度明显快于预期,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旧突出,内生增长动力需增强。稳增长无疑是当前之事。
在这种形势下,货币政策也需要稳,不能因经济增速下滑而盲目放松。日前关于降准、降息的传闻甚嚣尘上,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传递的态度,无疑打消了市场疑虑——“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
数周以来,银行间资金面出现暂时性紧张,有不少声音呼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降息。但是央行的态度比较坚决,不仅没有降准、降息此类利器,连逆回购也惜之如宝,甚至本周在银行间还展开了两期3个月央票,不进一步扩大流动性的意图很明显。
“优”则指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值得指出的是,其必须建立在货币总量稳定的基础上。
今年前4个月,金融数据表现明显优于宏观经济,资金存在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的现象,并没有真正地进入实体经济。高层也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前期规范理财业务、债市监管风暴等已凸显监管层的态度,即资金去杠杆化,禁止资金玩“空转”游戏,使其真正变为有效资金,盘活存量。若此时放松流动性,无疑会给市场传递出错误的信号,使先期监管措施的效果打折。
同时,目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与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可以说,调结构、促转型的压力大、时间紧。
对此,会议要求,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支持调整过剩产能,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定向开展并购贷款,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
国务院常务会议政策解读
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全国股转系统试点范围
将扩至全国
⊙记者 马婧妤 宋元东 ○编辑 阮奇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这意味着筹备已久的全国股转系统扩围方案已获国务院层面首肯,扩大试点工作即将正式启动。业内人士指出,何时启动试点扩大工作,还须监管部门出台操作层面的具体方案。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八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扩大债券发行,逐步实现债券市场互通互融。
今年以来,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全国股转系统建设工作被摆至更加突出的位置。此前于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将“出台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方案”列入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将全国股转系统试点扩至全国。
据悉,此前有关部门就全国股转系统扩大试点有关问题向国务院上报请示。业内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上述表示,意味着全国股转系统试点将扩大至全国已获得首肯,扩围工作即将正式启动。
去年全国股转系统启动扩大试点工作,从北京中关村扩大到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4个高新园区。由于试点范围受限制,其他地区企业无法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各地政府、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多次提出强烈意见,希望尽快将试点扩大到全国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今年5月29日,全国股转系统新业务规则核准公开转让的首批7家企业在京挂牌。全国股转系统公司董事长杨晓嘉表示,今后全国股转系统企业挂牌将步入常规化。
据悉,全国股转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可能有两套方案选择,一是先由目前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家国家级高新园区扩至全国的国家级高新园区,而后再扩至全国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二是由四家试点园区直接推广至全国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将全国股转系统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的背景下,采取将试点范围直接扩至全国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的可能性更大,也更符合目前的市场需求。但何时启动试点扩大工作,还须待监管部门出台操作层面的具体方案。
截至5月末,全国股转系统有挂牌公司212家,总股本达58.19亿股。2012年以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定向发行合计28次,发行股数2.06亿股,融资金额89966.19万元。
专家认为,全国股转系统范围扩大至全国,将使全国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适当的渠道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而申请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范畴,也有利于中小企业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除了场内市场融资,要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更须依靠体量更大、门槛更低、融资方式更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场外市场给予支持。
此外,由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培训会昨日在成都举行。会上传出信息,新三板扩容方案随时可能获批实施。同时,交易细则也在紧锣密鼓地审定中,出台在即。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已经准备就绪,目前已锁定100家企业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后备库,其中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约43家,完成股改27家,另有8家即将在2个月内完成股改。
扩大债券发行
逐步实现债券市场互通互融
债券市场互通互融
有助提升融资效率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叶苗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债券发行,逐步实现债券市场互通互融。对此,债券市场人士普遍表示,市场互通互融将使债券收益率运行更加市场化,促进融资资金合理分配,提升直接融资效率。
同时,这也将有助于杜绝当前债券市场存在的一些交易不透明现象。
我国债券市场分为交易所债市和银行间市场两个部分。目前,银行间市场集聚了绝大多数的债券品种、债券托管量和交易主体,而交易所债市则相对边缘化,市场容量小。债券交易人士称,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使用撮合交易的交易所市场债券收益率表现往往对资金面、企业资信等因素变化反映更为迅速。
一位债券市场资深从业人士表示,两个割裂的市场必然导致效率的损失和价格信息流通的不便。如果交易所债市和银行间市场能够出现更多跨市场交易品种及跨市场投资者,继而形成统一的交易清算平台,债券市场的价格变化将更加有效,从而达到促进资金合理分配,奖励优质融资者的效果。
同时,也有市场人士指出,要杜绝近期发生的一些债券市场违法违规事件,其最终落脚点是在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上。如果债券市场运行变得更加有效,债券发行规模明显提升,那市场交易也将变得更加透明,从而将目前利用债市流动缺失、券源稀缺违规牟利的操作手法挤出市场。
“不难想象,如果银行间市场的所有券种都可以在交易所市场通过竞价撮合的方式交易,那所谓代持养券也就无从谈起了。”一位资深交易员称。
助推消费升级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信贷需求,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消费金融公司命运获转机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孙忠
进一步发挥金融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成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提出金融要助推消费升级,并明确提出要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会议针对性提出了助推消费升级的几大方面:在继续表态要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同时,还明确指出要支持大宗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信贷需求。
但此次会议未将助推消费升级的期望全落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亦成为助推消费升级的一大重点。
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覆盖面与上述针对性要求支持的领域颇为吻合。当初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时,即明确其主要为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融资,如购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以及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用途的消费事项。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始于2010年,提出这一想法则早在2009年7月。为加大金融对扩内需、促消费的支持力度,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同时选择北京、上海、成都、天津四地,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
不过试点三年,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颇为低调,部分因为发展模式不成熟。
目前还不清楚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方式,有分析认为存在几种可能,比如新发放牌照,或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试点范围扩大,或者现有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互相跨区经营等。
“但应该不会全面铺开。”一业内人士分析称。
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借力金改
民资发起民营银行思路渐明
⊙见习记者 高翔 ○编辑 孙忠
探索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思路已逐渐清晰。
一直以来,国有资本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很少,股份制银行中仅有民生银行一家。与国资和外资相比,民资准入门槛较高。
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广东珠三角地区、福建省泉州市启动金融改革。借着金改的东风,全球12地温州商会欲抱团出资50亿,成立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胜军彼时表示:“温州有这个资金,又有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最有条件设立民营银行。作为民营银行,民生银行不是经营得很好吗?”不过,该计划目前已基本搁浅。
直接设立一家民营银行,非地方政府的权责范围所在。温州方面另辟蹊径,通过农村合作银行股改、新设立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途径,使民资“曲线”进入金融行业。温州银行拟在今年增发7.8亿股。去年,温州市政府批准2家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3家企业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一家企业主发起设立信托公司,3家企业主发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以上做法与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提到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不谋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在《财经》杂志上发表题为《适时启动民营银行试点》的文章。纪在文中明确指出,当前已经具备开展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试点的条件,宜按照“开放准入、严格监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总体思路,选择民间资本发达地区启动民营银行试点。
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
推广涉农新险种,试办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保险“补血”实体经济
需加大补贴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对于保险业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应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推广涉农新险种,试办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以及支持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
在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教授看来,作为金融系统之一的保险行业,充分发挥保险所具有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等功能,服务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既责无旁贷,又义不容辞。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是,保险具有经济补偿的“补血”功能,是对被保险人在风险发生后进行的经济补偿或给付。有了保险保障功能,实体经济一旦遇到不幸事故和灾害损失,就可以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
如近年来保险行业力推的涉农新险种、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一旦农民或者企业主遇到自然灾害或者贸易信用违约风险,如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就会及时得到保险赔付,使其生产经营迅速恢复。
事实上,保险不但具有经济补偿功能,而且还具有资金融通功能。如,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企业获得出口信贷融资提供方便;又如保险与贷款相捆绑的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也明显具有资金融通、风险保障的双重功能,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和个人“担保难”的问题。
在这些支持实体经济的保险细分领域,目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信保等大型保险公司,以及安信等农业保险公司均已积极参与。
不过,由于上述险种多为政策性微利险种,配套补贴政策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保险业务的发展。如何让保险在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过程中充分发挥保障作用,仍然有赖于相关配套政策的扶持。
业内专家对此呼吁,在原有的财政补贴基础上,仍然需要加大配套补贴政策、扩大政策支持面。如针对某些险种,除之前的国家政策补贴之外,可以再增加地方财政补贴政策,与此同时,让承保的保险公司享有一定的税优政策。这样既有利于鼓励企业及个人投保,又能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真正为实体经济安上“保险丝”。
支持企业“走出去”
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推进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
个人对外直投试点
仍在探索
⊙见习记者 高翔 ○编辑 孙忠
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推进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据悉,央行此前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是:先贸易,后直接投资,再金融投资。从目前各地试点看,个人海外直投仍需不断尝试。
目前,个人每年购汇额度有限,但还是有个人通过曲线或地下的方式,将资金汇到境外。如在中国香港、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地注册贸易类壳公司,以进出口贸易为由结汇;或小流量的资金汇入地下钱庄。温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健曾表示:“与其让这些资金游离于境外投资管理和统计之外,扰乱正常的外汇管理秩序,不如建立规范化的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渠道。”
温州市金融改革细则中也明确提到:“在国务院统一部署领导下,探索以人民币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行长吴国联曾多次表示,温州自2008年开始就在做准备工作,目前个人境外直投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技术层面已经解决,可谓“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今年央行官员明确,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是:先贸易,后直接投资,再金融投资。
央行于年初已在浙江省义乌市试点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邢毓静于本月15日表示,如风险可控,将进一步推动;此外将在QDII试点的基础上,在合适的时机推动个人合格投资者境外投资的试点。邢表示:“不仅仅促进个人在贸易层面的便利化,还包括投资的便利化。”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争取今年启动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将在国务院批准的前提下“尽量先做一两笔看看”。
严密防范风险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排查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监管有效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严守金融风险底线
十分关键
⊙记者 朱文彬 ○编辑 孙忠
当前形势下,严密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排查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监管有效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完善监管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防范风险交叉传递,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中表示。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近期正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多重不利因素带来的考验。
一旦热钱撤离会就造成流动性紧缺、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从而大面积地波及银行等金融机构。
日前,国内银行间市场出现隔夜拆借利率异常攀高的现象,也引发市场对资金面骤紧、银行或出现债务违约风险的担心。此外,市场出现的担忧还有,中国信贷周期或将由扩张转入紧缩,从而引发信贷不能到期偿还的概率上升。严峻的形势下,严密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系统稳定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要不断强化宏观审慎管理,进一步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探索逆周期资本工具,研究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的措施,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预警,深入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和金融稳定压力测试,完善危机管理和系统性风险处置机制,扎实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