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生物质油项目低调“潜行”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邱江
凯迪电力董事长的离职与投资项目的调整引发诸多质疑,但冷静研判又能从字里行间嗅出一番战略转型的意味。然而,这种意味似被人为地微弱化、模糊化——控股股东生物质油产业化进展如何?项目技术来源、投资金额、产能规划、市场空间的明细情况怎样?上市公司未来将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凯迪电力显然不希望市场太过关注新的尝试与变化,背后折射出资本市场失信者面对新的起点,某种唯慎唯微式的信披心态。
凯迪电力近日公告称,因工作原因,陈义龙辞去其担任的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职务,潘庠生辞去其担任的董事职务,上述两人辞职后都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资料显示,陈义龙自1997年起担任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迄今已16年。
陈义龙的辞职被市场抨击为“逃避2012年经营不善”的责任。但从近几日媒体采访报道看,原因系“集中精力在凯迪集团生物质油项目”,而上市公司董事长身份有“太多”的信息披露要求。
如何凭空冒出一个生物质油项目?凯迪电力一则投资项目调整的公告曾透露部分“端倪”。公司6月15日发布《关于调整北海凯迪生物质能源综合项目建设规划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称在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生物质资源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经与控股股东凯迪集团沟通,拟对公司下属北海凯迪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北海凯迪生物质能源综合项目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停止北海4×55MW生物质发电机组项目建设,采用凯迪集团自主研发的生物质气化合成液体燃料技术,分期建设、生产生物柴油、石脑油、石蜡等化工能源产品。
查阅诸多资料,凯迪集团过往8年先后投资5亿用于研发生物质油项目,依托生物质热化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完成年产百吨级液体燃料的小型试验和千吨级的数字化实验,取得超过200项专利和3000多项专用技术。2013年1月,国内首条1万吨级生物质油生产线在武汉正式投产,商业化进程就此启动。
记者致电凯迪电力,希望了解该项目信息及未来上市公司定位,后者称:“公告是出于北海政府信息披露同步性的考虑,我们不想披露这些。项目不确定性高,短期对上市公司影响不大,希望市场不要炒作,具体情况可关注日后公告。”
记者再致电凯迪集团,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则明确表示:目前1万吨级生物质油生产线已出油,综合成本约在6000元/吨,售价约在10000元/吨;而凯迪电力的北海项目是其大规模产业化的实施者。
按照凯迪电力公告,北海项目若顺利推进,对其影响将非常巨大:一期建设为年产20万吨生物质合成液体燃料项目,至2020年产量将达到200万吨。“首期20万吨生产线正进行装备制造的建设,计划于2015年建成,按40%的销售利润率预估,年贡献毛利可达8亿元。”上述人士说。
回溯历史,凯迪集团及凯迪电力曾以打造国内生物质发电产业龙头而闻名资本市场,但面对2012年出现的经营问题、业绩下滑,尽管公司极力解释、多做挽回,仍致使其信誉与形象大为受损。
如今,凯迪电力叫停发电项目、董事长亦辞职投入生物质油的产业化规模化,战略调整姿态已明,市场能否对其重拾信任?或还需要一段低调“潜行”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