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靓 ○编辑 张亦文
在2013中国信托业峰会上,来自各大信托机构的高管精英就“大资管时代信托业核心能力构建”的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在解疑信托业制度与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的同时,剖析信托公司盈利模式和市场定位的路径安排,为信托公司确立新的发展起点和新的增长模式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
核心优势在哪里?
爱建信托董事长周伟忠指出,信托业的核心优势是资产管理,只有把自身优势做好了才能长远发展。而走资产管理路线需要的是三个转变:从产品创收为主向财富管理为主转变;从融资向投资转变;从资金信托向财产信托转变,“当前信托行业已经进入调整升级阶段”。
交银信托董事长赵炯对此非常赞同,他认为,在泛资产管理的时代,信托唱主角的情况可能难以持续。在此背景下,信托业首当其冲要以创新为引领,提升三个能力:融资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特别是在固定收益市场方面的能力、以及受托财产管理能力。
赵炯说,信托是一个创新平台、资产管理平台、资产组合平台,信托能够实现资产的跨地区、跨行业配置,这是信托的比较优势。“泛资管时代是个竞合时代,信托能够与保险、银行等机构对接,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代替的优势。”
过去十年间,信托业因享有制度红利实现了规模扩张,但方正东亚信托总经理周全锋认为,信托行业2.0状态的使命已经完成,“过去是依靠制度红利,利用监管套利扩张规模,并且是以规模扩张为导向。当大资管时代到来时,风险积累越来越大,产品容易被复制,信托业的危机已经出现。”
然而作为一位在信托业干了15年的老兵,北京信托总经理王晓龙却从来不认为信托行业有红利。他表示,信托业的发展本身就是在市场化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当前业态的变化不仅不会让其红利消弭,反将会另其在更加健康的市场中获得发展机遇。王晓龙认为,在转型过程中,信托应当向成熟市场的优秀标杆学习,同时依托信托财富管理优势和其制度比较优势,依托遵循市场导引的理念,维护其在行业中“不出系统风险”的“声誉”。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陆家嘴信托总经理陈文。陈文表示,一切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去定规则,是信托发展的优势理念。“没有让投资者受伤害,为投资者负责的理念基因,让信托业近几年在市场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在转型过程中,也要继承这样的基因,而非关注并不存在的‘制度红利’,信托业依旧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信托业的未来
对于信托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业界精英的意见同样精彩纷呈。
北京信托总经理王晓龙提出,信托制度要运用于财产管理,应该把信托制度引入整个财富管理当中去。对此,北京信托将着眼于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把信托制度引入土地流转,为城镇化、农民工服务;第二,运用于国企改革,将信托制度运用到资产重组、购并、国企减持过程中去;第三,把信托制度运用于银行间市场,信托制度可运用于存量信贷资产,加大流动性缓释;第四,把信托制度运用于城投债,可引入信托制度对城投债资产进行管理,北京信托正在对城投债缓释基金提出方案设计;第五,把信托制度运用于家族信托,以解决家族财富发展、风险防范的问题;第六,把信托制度运用于房地产,房地产行业金融产品短缺,引入REITs将是主动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
有人说,信托业跨过10万亿的规模发展,已经到了3.0的时代。对此方正东亚信托总经理周全锋提出,打造信托行业3.0时代应秉持“不破不立”,要树立新思维,改变单纯规模扩张的思维模式。“首先要抓住新的机遇,比如资产证券化、私人财富管理。其次,要深挖本身制度优势,比如财产所有权隔离。第三,信托公司有先发优势,应把能力和经验打造得更加专业,转化为信托公司的品牌优势。”周全锋说。
长安信托总经理崔进才认为,信托业升级有三个标志:一是逐步有效降低受托财产中贷款类产品的比重,有必要在非信贷市场中挖掘机遇,包括在债券市场、跨境、公益等领域释放空间;二是快速开发组合投资管理的技术,从投向管理方面提升其资产管理能力;三是更加注重品牌建设,直接面对和服务客户。
对此,陈文进一步提出,信托行业已经到了面临重新选择的时候。“一是产品线,以项目为准的路线不可持续,应该向全市场参与的主动配置型产品方向转型;二是在产品发行方面的去渠道化,与客户建立点对点无缝对接的能力。”
在经济学家王连洲看来,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增长,为“有钱人”理财的市场日趋扩大,中国的家族财富管理为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信托业应当坚持三个自信:功能制度的自信、经营业绩的自信和开拓创新的自信,信托业未来还有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