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刘墉的画作,从2001年起就在香港苏富比上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拍卖纪录。今年春拍,更由北京匡时引进了内地拍卖场,市场反响也不错。不过,必须强调的是,刘墉的画作在拍卖场上是一个特例。
特例之“特”,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一目了然之处,便是刘墉的画作数量之“少”。这种“少”不仅是因为全才的刘墉特别忙,在很多领域有他施展的舞台,每年的绘画“产量”很低,而且他的作品往往一完成就被藏家收了,流传在市面上的就更少。数量少了,物以稀为贵,受到大陆的专家追捧;但反过来因不能满足炒作的需要,在拍卖场上就会被边缘化。据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透露,正是因为刘墉的作品少之又少,因此他们在今年春拍先推出他的小型专题拍卖。
“特”点之二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刘墉作为名人的“名”。身为全才,刘墉被许多俗务所羁绊,不能倾全力画画,致使其画作数量太少,影响其市场表现;不过,好在他涉足每一个领域似乎都有优异的表现,这使他的画作在拍卖场上作为“名人之作”而受到追捧。董国强也认为,刘墉本人的社会知名度增加了其作品的号召力,使其作品具有投资潜力。
进入21世纪后,艺术市场日益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名人效应已成为国际性的趋势;而在文化产业刚刚开始起飞的中国大陆,大众文化的影响正随着精英文化的衰落而日渐兴盛。刘墉的画作此刻进入大陆拍卖场,可谓正当时也。
“特”点之三则可以仍然归结为“特”,不过那是指刘墉的作品极具特色。从目前的拍卖纪录看,刘墉的那些创作成果可谓不拘一格,不仅基于其个人对传统绘画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还倾注了其作为“新文人”的家国情怀。如此次匡时专题拍卖中以近45万元成交价拔得头筹的花鸟作品《青鸟戏雪》,作者在绢本上采取了两面作画的“反托法”:先在正面以水墨没骨法画打斗的鸟,翻过来再在鸟的身上画白,再翻过来正面着色;甚至还两面“点雪”以创造飘雪的层次感。又如其山水画,采用了他本人独创的“褶皱喷染皴擦法”。
更难得的是以俯瞰的视角全景式描绘城市百态的那一路作品。如其被苏富比选作2010秋拍图录封面的《古都瑞雪》,作者在纽约大雪中听说北京遭遇十年不遇的大雪,想起20年前在故宫护城河边做角楼写生时笔墨结冻的情景,提笔挥毫而作。画面在表现“林表明霁色,城中添暮寒”的苍茫意境的同时,幻化成如刘墉所说的“时间的艺术”,娓娓道来皇城根下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前景有赏梅的亭间人,护城河两岸是寻常人家、商铺与往来的人畜;河上有两桥;河边的宫墙内是皇家园林,寒林覆雪,城堞高耸。这一路作品是刘墉的独创,最能体现其悲天悯人的新文人情怀。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刘墉作品成交排行榜前5位的作品中,除描绘张学良故居的《少帅禅园》外,都是类似的作品,以俯瞰式的视角描绘城郭楼宇。
正如董国强所说的,刘墉的画作登陆大陆拍场还只是一个开始。他认为这次匡时春拍中许多人还没有时间对刘墉的作品作出反应,有的人还在观望,所以表现平平。不过他确信刘墉的作品肯定有成长性,希望今后每次匡时的大拍都会有他的作品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