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钱荒”持续发酵 市场频受冲击
  • 行业
    机会 小银行“钱荒” 险企借机狠赚一笔
  • 香港部分银行“高息揽存”
  • 重挫
    股市 银行地产大跌 沪指重回“1时代”
  • 资金
    价格 同业拆放利率虽有回落但仍处高位
  • 银行
    揽储 上市公司青睐理财产品
  • 出现
    浮亏 遭遇巨额赎回 货基罕见负偏离
  •  
    2013年6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钱荒”持续发酵 市场频受冲击
    行业
    机会 小银行“钱荒” 险企借机狠赚一笔
    香港部分银行“高息揽存”
    重挫
    股市 银行地产大跌 沪指重回“1时代”
    资金
    价格 同业拆放利率虽有回落但仍处高位
    银行
    揽储 上市公司青睐理财产品
    出现
    浮亏 遭遇巨额赎回 货基罕见负偏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行业
    机会 小银行“钱荒” 险企借机狠赚一笔
    2013-06-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日来,由于资金紧张,若干城商行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飙涨至10%左右。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借机赚钱

      ⊙记者 卢晓平 赵铃 ○编辑 孙忠

      

      部分银行闹起钱荒,这给手握余钱的部分保险公司多了一次发“横财”的机会。

      有保险业人士昨日透露称,近日来,由于资金紧张,若干城商行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飙涨至10%左右。为此,一些对风险容忍度较高的中小保险公司近日通过赎回可转债、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转投大额协议存款,借机狠赚一笔。

      赎回资金紧俏

      “为了规避短期风险,我们确实出手了一些可转债。”一家中小保险公司人士向上证报记者直言不讳,眼下赎回的资金很紧俏。

      他告诉记者,部分赎回的资金被放到了银行里,因为有个别银行给出了较为诱人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能到10%。“不过,由于来借钱的都是城商行,出于风险的考虑,我们借出去的数额有限,一般在两三千万左右,借款期也锁定在1个月以内。”

      飙升至10%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究竟是银行闹钱荒下的个别现象,还是行业概貌?“若有这样发横财的机会,我们早就参与了。” 谈及大额协议存款利率飙涨,一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部人士直呼:没有听说。“这可能只是部分城商行钱荒下开出的‘超值优惠价’。我们只和大银行有资金合作,没听说大银行的协议存款出现什么大的变化。”

      另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二季度以来一直维持在5.2%至6%。

      抛售转债静观后市

      “我们根据对市场的预判进行了适当调整。”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钱荒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后市行情,由于可转债与股市唇齿相依,我们近日以来抛售了部分可转债。”

      受访的多位保险机构投资部人士透露说,至于其他债券品种,目前并无明显的大幅抛售迹象。不过他们坦言,会静观后市表现,整体来看,下半年债券市场机会或有限。

      他们认为,流动性紧张对债市影响很大,根据年初制定的M2目标来看,下半年资金面很可能出现比上半年更紧局面。下半年可能还存在通胀上行的压力,债券市场短期可能不会有太大机会。

      另外,经济结构转型或不利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信用债和公司企业债。“经济结构转型意味着政府下决心去产能,因此传统行业积累的风险在增加,随着转型的加快,原有落后行业发行债券违约风险在增加。”一位资深保险研究员分析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拓宽,一度被视为险资配置“定海神针”的银行存款、债券市场,其魅力也正逐渐消退。

      “以前是投资渠道有限,没办法才把大笔资金投入协议存款和债券市场。现在,公司不少新增资金或到期资金都用来购买债权计划、信托计划等另类投资项目,一般年化收益率也能达到6%至8%,可以满足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一家保险公司人士道出了目前的险资配置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