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基金创新频走“跨界”路
  •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开门红
    交易首日市场融资17亿元
  • LME计划首只人民币产品为基本金属合约
  • 24日国内大宗商品
    近全线收跌
  • 五月险资持股占比7%仓位相对稳定
  • 部分资金备战一级申购市场
  • 理财收益水涨船高 高收益或难持续
  •  
    2013年6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基金创新频走“跨界”路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开门红
    交易首日市场融资17亿元
    LME计划首只人民币产品为基本金属合约
    24日国内大宗商品
    近全线收跌
    五月险资持股占比7%仓位相对稳定
    部分资金备战一级申购市场
    理财收益水涨船高 高收益或难持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理财收益水涨船高 高收益或难持续
    2013-06-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日,受银行流动性紧张和年中考核临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飙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水涨船高,而且一天一个价。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各方面短期因素的叠加影响,许多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已达年内最高水平,随着银行资金紧张的纾解,现有高收益状况将难以持续,不排除部分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难以达到预期收益的情况出现。

      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升至年内新高

      临近年中,自年初即保持“低调”的银行理财市场突然火爆了起来——近日,许多人收到银行推销理财产品的短信,且收益率普遍高出预期。如华夏银行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客户:“6月21日至25日发行超值理财产品,期限36天和5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8%至6.6%(年内最高)。”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6月15日至21日的一周时间内,72家银行共发行了563款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增加227款。其中,占比最大的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259款,较前一周增加11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4.52%,较前一周上升30个基点。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多出现在股份制银行,且这些产品的收益往往达到年内最高水平。而一直相对保守的四大国有银行,也纷纷调高了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农业银行天津云翔大厦支行,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一款“金钥匙”理财产品,产品期限43天,购买门槛50万元以上,预期年化收益率5.1%。工作人员还一再表示,此款产品不仅保本,“预期收益率也基本可以保证”。

      银行理财成银行“抢钱先锋”

      专家指出,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幅上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影响。

      银行资金紧张是首要原因。

      进入6月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趋紧态势愈演愈烈。数据显示,6月7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即骤涨至8.2940%,到6月20日,隔夜拆借利率更一度上涨近600个基点,最高升至13%以上。与此同时,国债回购利率也大幅上升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部分银行在前段时间对流动性管理不谨慎,贷款过多。受到理财产品集中到期、相关部门整治虚假贸易、年中存贷比考核将至等因素的叠加影响,银行在短期内资金面非常紧张,迫切需要通过理财产品解决部分资金问题。目前来看,影响银行资金面的短期因素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陈颖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普遍挂钩货币市场。近期银行持续的资金紧张,极大地拉升了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利率,传导到理财市场,导致收益率上升。

      专家:理财有风险 高收益难持续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水涨船高的同时,兑付风险也在升高。专家表示,度过“艰难的”年中,到7月中下旬,银行资金面紧张的局面或可缓解,理财高收益的现象将难以持续。

      理财产品与存款不同,并非毫无风险。普益财富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周报》显示,6月21日至25日,有200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其中有4款产品到期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农业银行发行的一款挂钩英镑兑美元的结构性产品,由于在产品运行期间挂钩标触发低收益条款,未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招商银行发行的一款挂钩黄金的结构性产品,同样因为未能触发高收益率条款而获得较低收益。

      陈颖认为,银行应该做好市场预判和理财产品的期限搭配。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较短期限内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应该是安全的,这与目前货币市场的状况相符,但收益较高期限又较长的理财产品,随着银行资金面的变化,可能会有一些问题,需警惕风险。

      赵锡军提醒,银行在短期内发行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试图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飙升是多方面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永远这么高。理财高收益增加了银行自身的成本,不排除过高的收益率将侵蚀银行的正常利润,甚至银行无法兑付高收益承诺的情况出现。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