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调查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专 版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单针探底 沪指盘中收复逾百点失地
  • 机构趁急跌抄底
    优质股获追捧
  • 恒指V型反转 香港本地股成资金避风港
  • 文化传媒影视娱乐股
    短线有望活跃
  • 新华保险逆势领涨 汇金概念再度发酵
  • 大环境恶化 小格局依然
  •  
    2013年6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证券·期货
    单针探底 沪指盘中收复逾百点失地
    机构趁急跌抄底
    优质股获追捧
    恒指V型反转 香港本地股成资金避风港
    文化传媒影视娱乐股
    短线有望活跃
    新华保险逆势领涨 汇金概念再度发酵
    大环境恶化 小格局依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环境恶化 小格局依然
    2013-06-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骤然紧张的资金面,虽然主要发生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但是其影响则蔓延到了整个金融领域。面对节节攀升的资金利率,股市中的存量资金开始参与回购交易,这就使得大盘陷入了资金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另外,在流动性明显收缩的情况下,投资者也不得不考虑此种状况对实体经济可能产生的冲击,对未来的预期也就变得更加不稳定。于是,股市运行的大环境出现了恶化,即没有宏观面的支持,也受到了资金面的压制,在这种背景下,股指下台阶是必然的。由此看来,2000点的破位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股市整体回落,但其原有的格局却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在前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大市值品种滞涨,中小市值品种走强的局面,5月份,沪深300指数最高曾经反弹了9.1%,而从6月份到现在,其最大跌幅则达到了22.37%。呈现涨少跌多的态势。再看创业板,在5月份它反弹了22.66%,进入6月份也出现了下跌,但最大跌幅仅8.22%。这就是说,创业板涨得多、跌得少。在市场总体向上的背景下,中小市值品种领涨,大市值品种跟涨;而在市场总体向下时,则是大市值品种领跌,中小市值品种跟跌。就两者之间的价差来说,无论是在涨势还是在跌势中,都在被拉大。中小市值品种强于大市值品种的格局,没有因为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记得有句股谚叫“跌时重质,涨时重势”,意思是在行情上涨时,那些表现比较强劲的股票机会更多,而在行情下跌时,则质量比较好的股票更为抗跌。但是,现在看来这句话不太对了,因为对于大市值品种来说,它们质地是不错的,按理在行情下跌时能够扛一下,不应该成为领跌品种。反过来,那些行情好的时候表现强劲的中小市值品种,因为积累了比较多的获利盘,加上本身的即期业绩未必好,所以似乎出现较大的下跌才对。但现在,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二。一是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市场资金对于新兴产业中的那些成长股,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即便遇到了大盘的总体调整,也仍然认为这些品种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尽管市场资金面偏紧,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能力给其一个比较高的估值。二是反过来,大市值股票则因为市场缺乏资金,同时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其业绩也会遭遇更大压力,因此这个时候就体现不出其“质”的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如今的市场,看来还是中小市值品种占据了上风,它们所具有的优势,使之能够在变幻的行情中一直能够保持较为主动的地位,其相对强势的格局,不管是在行情上涨还是下跌时,都得以延续。本周二,大盘在暴跌后收回大部分失地,而创业板则逆势上涨了1.37%,指数开始逼近1000点。盘面看,中小市值品种率先反弹,甚至有不少品种还涨停,这就很充分地表明了市场资金的取向,反映了投资者的偏好所在。

      显然,本轮股市大跌是由于大环境恶化造成的,而这种局面在短时间内又难以改变,这就决定了今后一段时期股市整体走势疲弱。但是,由于市场上大市值品种表现差,而中小市值品种表现好的格局没有变,相反在市场的急剧震荡中获得了更多资金的认同,那么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使得曾经有过的结构性行情进一步演绎,不甘寂寞的投资者,还是有机会在这过程中寻找到相应的投资机会,成长股行情也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