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专访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财富管理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广告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流动性管理压力空前
    银行经营模式临考
  •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不能为利润而绷得太紧 工行愿发挥流动性稳定作用
  • 外资行挺进代销基金业务
    汇丰花旗等获首批牌照
  • 央行表态令流动性现曙光
  • 浦发银行上半年核销不良
    资产金额接近去年全年
  • 平安资管否认清仓货基
  •  
    2013年6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流动性管理压力空前
    银行经营模式临考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不能为利润而绷得太紧 工行愿发挥流动性稳定作用
    外资行挺进代销基金业务
    汇丰花旗等获首批牌照
    央行表态令流动性现曙光
    浦发银行上半年核销不良
    资产金额接近去年全年
    平安资管否认清仓货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流动性管理压力空前
    银行经营模式临考
    2013-06-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毫无疑问,过去相对激进的商业银行成了这次钱荒教训的“大输家”。中国银行业传统上追求“做大、做强”的经营理念,推动了银行分支机构“多拉存款、多放贷款、多发理财产品”的经营实践,而这容易诱发高息揽存、信贷投放步伐过快、企业成本增加、理财产品销售中风险提示不足等问题

      ⊙记者 周鹏峰 石贝贝 ○编辑 孙忠

      

      6月20日,银行间市场罕见的资金紧张局面将央行此轮对银行长达近20日的“教训”推向了高潮。

      过去相对激进的商业银行成了这一次“教训”的“大输家”,如今“风力”虽已趋缓,银行依然要谋划如何改变经营策略,以免再陷流动性困境。

      

      教训“生猛”

      25日央行表态终于有所缓和,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在此之前,银行间市场已持续近20日的资金紧张局面,尽管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创历史新高至13.44%,债券回购更高达30%,央行却无意施援手。

      “史无前例!”不少人对银行间资金紧张局面及其持续之久发出如此感叹。金融机构亦为此次央行或更高层此番“史无前例”的教训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

      据招商证券测算,悲观假设前提下,此次央行收紧流动性对2013年银行同业利差负面影响达20%,对同业资产规模增长的负面影响达20%(比如某银行2013年同业资产增速从30%下降至10%),对上市银行2013年净利润负面影响约4.2%。

      中性假设前提下,此次同业利率上升对2013年银行同业利差负面影响达10%,对同业资产规模增长的负面影响达10%,对上市银行2013年净利润负面影响2.1%。

      流动性紧张局面所带来的冲击还不限于银行间市场。

      在货币政策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大方向下,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说,接下来需要关注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飙升是否会对导致借贷利率水平的提高。

      “一旦借贷利率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政策实际收紧,这会对已经疲弱的实体经济形成更大的压力。此外,强化风险管理会导致非银行融资的大幅下滑和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以及如何保证加强金融体系风险管理的前提下,确保资金流向政府希望扶持的重点部门和行业,是下一步面临的主要问题。”朱海斌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无论做什么都要把握度,不然不仅进一步导致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也给自身带来了巨大压力。之前银行太生猛,现在需要休养生息”。

      据摩根大通测算,银行体系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在过去两个月出现明显下降,但仍维持在一万亿元左右。但流动性在各银行之间分配不均匀,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仍然严峻。

      

      理念需重构

      在流动性管理遭遇空前压力之时,商业银行不得不直面经营模式大考。

      民生银行副行长赵品璋在该行前日召开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说:“在央行提出去杠杆化后,银行往哪里走?要做什么?我们在研究当中。”

      前日央行发布的新闻稿表示,“对于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若资金安排出现暂时性头寸缺口,央行将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将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持货币市场的整体稳定。”

      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认为,这表示“好孩子不会缺钱花。”

      这或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之变指明了方向。不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调整,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原有经营理念的改变。

      “中国银行业传统上追求‘做大、做强’的经营理念,每年给各分支机构下达较高的指标考核要求等,这推动了银行分支机构‘多拉存款、多放贷款、多发理财产品’的经营实践,而这容易诱发高息揽存、信贷投放步伐过快、企业成本增加、理财产品销售中风险提示不足等问题。”

      此外,连平认为,商业银行资金交易业务也需要改变,不能始终采取“做大规模、盘子越大越好”的传统扩张思路。

      据招商证券统计,自2011年以来,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增长100%,年均复合增长41.5%,远远超过贷款规模的增速。其中,场外同业资产(以盈利性目的为主)的存放同业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分别增长159%、54%,年均复合增长分别为61%、24%。与此同时,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增长72%,年均复合增长31%,亦超过存款增长。

      央行前日表态也明确要求要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加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防范。

      

      部分机构谋划转型思路

      “目前情况看,我们一方面准备进一步考虑同业杠杆率低的新型业务;第二考虑资产管理业务,同时包括私人银行业务,在目前我们小微业务的基础上,我们董事长提出来大力推进小区金融业务,这将来要成为我们行又一个增长点。”赵品璋对投资者描述了目前民生银行的变化思路。

      据其称,目前民生银行正在考虑的是各种业务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安排及其商业模式的确立,包括产品考虑。

      “但这需要过程,需要环境的支持,也需要政策的明朗。”赵品璋说。

      本月初获准任职交行董事长的牛锡明25日在该行2012年股东大会上亦坦承,今年以来,银行总体授信增加比较快、总量增速快,但在目前国家要对金融总量实施控制的情况下,金融业的适应也需要一个过程。他还预计,今后几个月,金融资产总量发行速度会减缓,结构调整会逐步变化,金融去杠杆化要发生。

      “已感到国家在宏观总量、调整结构等方面的新举措,交行需要相应调整策略,特别是把原来以规模扩张为主的模式,转换成在结构调整和转型、以及向交易型银行转化,既控制风险、又保持利润稳定增长。”牛锡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