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专访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财富管理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广告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流动性管理压力空前
    银行经营模式临考
  •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不能为利润而绷得太紧 工行愿发挥流动性稳定作用
  • 外资行挺进代销基金业务
    汇丰花旗等获首批牌照
  • 央行表态令流动性现曙光
  • 浦发银行上半年核销不良
    资产金额接近去年全年
  • 平安资管否认清仓货基
  •  
    2013年6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流动性管理压力空前
    银行经营模式临考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不能为利润而绷得太紧 工行愿发挥流动性稳定作用
    外资行挺进代销基金业务
    汇丰花旗等获首批牌照
    央行表态令流动性现曙光
    浦发银行上半年核销不良
    资产金额接近去年全年
    平安资管否认清仓货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平安资管否认清仓货基
    2013-06-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昨日一则“平安资管赎回所有货币基金,转做回购或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消息,引起资本市场一阵躁动。不过,平安资管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予以了明确否认,“相关媒体报道的我们操作所有货币基金等内容严重不实。”

      平安资管上述负责人并未透露其最近在基金投资的具体操作,仅表示“基金投资只是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的一部分,是根据资金性质、投资指引和市场情况进行投资的。”

      虽然平安资管予以了否认,但上证报记者在采访保险业人士时获悉,近期确有其他一些保险机构有赎回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举动,赎回的动机无非有两点:套利和救急。

      “因为流动性比较好,货币基金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就是‘钱袋子’,进出方便,是一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一家保险机构投资部负责人对记者直言不讳,“市场资金紧张的形势下,赎回货币基金,转而去做回购或收益更高的产品,博取更高收益率,我认为,这完全属于正常的套利行为。”

      不过,对于市场上传出“保险资金赎回货币基金转战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说法,他则有不同的看法。“保险投资新政出台后,保险资金可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据我了解,确实有一些保险机构去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但收益率并非传说中9%到10%那么高。而且救急的动机多于套利。”

      “目前流入银行的保险资金,多是救急资金。”另一家保险资管人士透露说。所谓“救急”,即资金紧张的银行向保险公司开口,希望后者能解其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出于银行在银保业务上的强势地位,保险公司通常都会卖银行这个人情,或通过协议存款、或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式,施以援手。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每每出现资金紧张的气氛时,资金富裕的保险公司便会成为市场最大的资金“拆出”方。尤其是今年五月下旬以来,受新增外汇占款大幅下降,国企上缴税收、特别是央行的对冲操作放缓等因素的影响,银行间隔夜市场利率飙升,各券种的短期收益率飙升,长期收益率也有所抬头,保险公司作为总体上的资金“拆出”方,在短期内有了一定的投资机会。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影子银行的继续整治、以及机构认识央行新态度后的去杠杆反应,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的状况会有所缓解。一位接近基金业的人士直言,“这两天资金面没有那么紧张了,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诸机构,后续赎回货币基金的动机没有那么足了,基金公司的市场压力相对有所缓解。”

      事实上,此波“钱荒”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也间接波及了保险公司。招商证券的观点认为,虽然短期来看,保险公司的可供出售债券资产有被侵蚀的压力,但这部分浮亏未来有补回的预期。“因此,短期内的短期利率飙升、长期看资金由高利贷式‘空转’进入资本市场和实体这一过程中,保险公司在债券投资领域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