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宇 ○编辑 叶苗
在活动现场,记者遇到了一名普通投资者,并与他进行了深谈。我们将他的自述记录如下,从中也反映了当下不少股民的心声:
我是一名地道的重庆人,60后,早年在政府机关从事经济相关工作,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我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商业机会。上世纪80年代末,我毅然放弃了稳定的机关工作,“下海”投身到彼时刚刚萌芽的广告行业。五年后,我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在尝到甜头后,我便倾其所有积蓄投向股市。资金规模大约100多万。但很快科技股泡沫破灭,大盘由此展开长达5年之久的漫漫熊途,100多万的初始投资也逐渐萎缩至20来万。所幸的是,在2006年-2007年大牛市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巅峰时期资金规模达到300多万。在巨额浮盈面前,我当起了“职业股民”。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在财富管理中,我却错把炒股当作了职业。我曾以为,浮盈的200万是自己有真本事。但事实上,普涨行情结束后,大盘风格切换至今,我屡战屡败,目前仍亏损五十余万。
回顾过去10年的炒股生涯,从高额回报,到闭着眼睛买股都能赚钱,再到四处挨打,我不断反省却总是无法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一方面,自身投资能力确实有限,对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产业动向等把握不准;另一方面过于理想化,总希望每只股票都能在最低点进场,最高点卖出,白白错失机会;其三,盲目追求流通盘小、弹性高的个股也让投资大起大落。
本次活动对我来说,有如醍醐灌顶。未来我将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将70%-80%的资金投入到符合经济转轨发展方向的行业中,配置行业龙头企业并长期坚持持有,不为大盘短期调整而改变自己的投资思路,除非公司经营实质性变坏;其余20%-30%的资金用于追逐自己较为熟悉行业的阶段热点,并将在未来逐步缩减这部分资金的投资规模,用更加轻松、更加沉稳的心态来面对股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