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利理财收益不输主营利润率
⊙记者 施浩 ○编辑 全泽源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整体放缓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持续推进,不少上市公司的实业投资呈现出战略收缩的态势,原先定好的募投项目也相应放缓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出现了“理财潮”,使用自有资金或者超募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日益呈现出火爆的势头,今日,一向被视为高成长行业的欧菲光与焦点科技各自披露了理财决议,成为这一轮“理财潮”的最新案例。
欧菲光今日公告,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股东回报,在保障公司日常经营、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并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公司计划使用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适时进行短期保本型理财产品投资。拟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总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且单笔金额不超过2亿元,在该额度内资金可滚动使用。
理财品种方面,欧菲光表示将主要投资于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仅限于保本固定收益型或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如银行同业存款、同业拆借、票据贴现、债券回购、国债等保本保收益产品。上述投资品种不含投资境内外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及其衍生品,以及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以股票、利率、汇率及其衍生品种为主要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
回查公司今年一季报,截至今年3月底,欧菲光账面货币资金余额高达23.22亿元,12亿元的理财额度仅占公司货币余额的50%多,在上个月末银行间“钱荒”余波未了之时,公司此举显得格外“财大气粗”。
从理财动机看,固然一些上市公司大规模理财是出于现金管理的需要,但也有部分上市公司的理财举动实属实业投资收益不理想时的无奈之举,当项目投资的利润率已经接近银行理财收益时,企业几乎已无动力投资实业。
史丹利今日公告,公司2013年7月1日出资人民币1亿元,向招商银行临沂分行购买了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理财期限为50天,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5.50%。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收益水平几乎已经与公司今年一季度5.59%的净利润率持平,而公司2011至2012年的净利润率则分别仅为5.37%与5.77%。
“现在一方面很多行业景气度下行,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上市融资获得了大量的现金,有些公司是纯粹钱多没有地方投,另一些公司则是因为理财收益较高而实业投资利润太低已经失去吸引力,这些都是公司理财现象背后的逻辑,都有着商业上的合理性。”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