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专 版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监管权归属落定 PE期待政策红包
  • 并购细则酝酿出台 新三板添重组戏码
  • 创投业进入调整期 “一夜暴富”难再现
  •  
    2013年7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公司·融资
    监管权归属落定 PE期待政策红包
    并购细则酝酿出台 新三板添重组戏码
    创投业进入调整期 “一夜暴富”难再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投业进入调整期 “一夜暴富”难再现
    2013-07-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徐维强 ○编辑 张亦文

      创投业进入调整期

      “一夜暴富”难再现

      ⊙记者 徐维强 ○编辑 张亦文

      

      曾经迅猛发展的创投行业增速放缓,而IPO的暂停更使得这一行业雪上加霜。上周末在深圳举行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行业进入调整期”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甚至有人表示“进入深度调整期”。面对行业的寒冬,创投开始积极转型,并购开始大行其道。危中有机,众机构表示“危机之时便是寻找最佳的投资和并购之时”,利用调整期的谷底来加以反思和盘整,回归行业理性发展轨道。

      

      创投业的发展“忧大于喜”

      此次论坛传出的一组数据,令创投行业心生寒意: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共募集21亿资金,同比大幅减少72.7%,下滑至2009年的最低点。而且创投的投资也明显下降,所投项目的预期收益也普遍下降。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总裁孙东升坦言,由于募资困难、退出困难,使各家机构均纷纷放缓投资速度。而中小企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都面临发展困难甚至是生存的问题,这也使得创投机构可投资项目减少。从管理方面来看,由于IPO停发,对各家机构的项目周期也被延长,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管理工作量随之增加。以往创投退出模式已经难以维持下去。而新三板、场外市场、资本市场成交低,难以消化创投机构的存量资产。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宋安澜也同样认为,当前创投业的发展“忧大于喜”。宋安澜表示,风险投资在融资、投资、退出三个主要阶段,退出面临的问题最大。去年软银有五个项目计划退出,后来全部卡住退不出去。风投退不出去,融资必然有问题,从而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宋安澜表示,在国内上市有问题的情况下只能寻求别的办法,到美国、中国香港等地上市。

      

      创投回归正常心态

      在经过了早年间的“野蛮生长”后,中国的风投行业面对当前的市场局面,普遍有所反思。深圳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执行合伙人刘建云表示,理解创投行业的危与机,实际上是这一行业在走向正常。因为中国的创投行业发展非常快速,也非常“野蛮”。这个快速发展的背后实际上是有一些不正常的,大量的小PE和小VC涌现,大量的钱都投在这个行业里,但在这样一种喧嚣的背后有很多不正常的现象。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放缓是常态,高速反而不是常态。中国目前的并购退出刚刚开始,现在70%多的创投机构还是上市退出。刘建云表示,应该看到过去这种狂热和不正常,应该回归到扎扎实实做企业,回归到正常的心态。在刘建云看来,VC本身是一个小众的行业,也是一个很脆弱的行业,一夜暴富的资本神话很难继续上演。

      

      与其他金融机构

      形成差异化竞争

      面对创投行业困境,众多机构也纷纷积极调整加以应对。孙东升介绍,国内的创投机构已经在调整优化现有的危机业务。孙东升表示,对早期项目和成长性项目加大融资,加强产业链的投资以降低风险;在管理上消化存量资产,对于存量进行分类管理,集中资源加强对项目的增值服务;同时发挥三板场外市场的渠道,进行并购、股权转让形式的退出。

      孙东升认为,创投未来将以VC业务为核心,发展特例的投资项目,包括资产管理模式,发展独具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