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公司
  • 5:市场
  • 6:互动
  • 7:书评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传奇无法复制,获得水晶球之路当可复制
  • 中国靠什么
    避开日本和拉美的陷阱?
  • 披沙录
  • 网络游侠和赛博文化的
    “史前史”
  •  
    2013年7月6日   按日期查找
    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书评
    传奇无法复制,获得水晶球之路当可复制
    中国靠什么
    避开日本和拉美的陷阱?
    披沙录
    网络游侠和赛博文化的
    “史前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靠什么
    避开日本和拉美的陷阱?
    2013-07-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倪金节
      《全球危机下的中国变局》
      张 明 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年5月出版

      ——读张明《全球危机下的中国变局》

      ⊙倪金节

      

      过去四年,中国经济饱受财政货币过度刺激之苦,高通胀、资产泡沫与低质量增长形影相随。中国经济向何处去?起码不能再重复单纯的刺激性政策,这是底线。眼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周期换挡的关键时刻,各界在期待一个与众不同的长周期,而不是再继续以天量信贷和资产泡沫来实现快速的触底反弹。这段时期,张明博士笔耕不辍,悉心琢磨研究经济金融问题,汇集成了这本《全球危机下的中国变局》。全书将聚焦点落在“中国经济向何处去?”议题上,看起来内容十分庞杂,几乎穷尽了所有与经济金融有关的话题,却有其自成一体的专业分析框架,且文本意识很强。本着对读者的责任感,他毫无保留地将初始文字收入书中,对其中的一些不够准确的判断,并没有删去。

      在第一章,张明就向我们展示了关乎大方向问题的两大陷阱——日本陷阱和拉美陷阱。之前,学界对此虽然已议论颇多,各种论文汗牛充栋,但在舆论圈,鲜见系统而通俗的分析。在对日本和拉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进行条分缕析之后,张明认为日本陷阱简单的理解即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人口老龄化,拉美陷阱就是裙带资本主义+社会阶层固化。以此理解,一个不难想象的图景是,如果新十年,中国不能启动一系列以市场、法治为基本方向的改革,那中国确实可能会滑向拉美和日本的叠加陷阱之中。

      三十多年来,当初那些相对容易改的,都已改得差不多了。目前,需要改的,的确多是难啃的硬骨头。以经济领域来说,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当属最难啃的两根骨头了。

      关于国企改革,张明博士对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2030》的报告评价颇高:“立论客观、分析中肯、系统全面”。囿于体制性的原因,国企私有化几无可能,但是张明认为,“即使我们不讨论国有企业是否私有化的问题,但以下两方面的改革是不容置疑且刻不容缓的:一是通过深化国有企业经营预算改革来提高国有企业分红比率,实现由国有企业向居民部门的福利转移;二是真正改善若干重要部门民营企业的准入条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来增强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使得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能够平等地开展竞争”。这两个刻不容缓,是务实之举,更符合中央精神,也是短期内让国企服务于民生的应有之义。

      长久以来,国企掌握了太多的资源,但效率的低下和垄断的傲慢,让国企既不像带有公共性质的政府企业,也不像股份制改革后的市场化主体。这种挟国家资源为小集体利益服务的恶性趋势,危害性万不能被忽视。尤其是过去四年间,国有大企业在竞争性领域毫无逻辑地演进,几乎已成低效率的代名词。就此而言,国企改革的“两个刻不容缓”,在新一轮改革中,必须要充分贯彻下去。

      讨论金融改革,是张明最擅长的领域,自然也是本书中重头戏。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金融危机有机结合,全书集中探讨了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资本账户开放、欧债危机、美国金融危机演变等问题。

      就美欧日的经济局势而言,张明认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结束,美国经济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应对危机的后遗症。但由于美国政府对危机的反应相当及时到位,美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调整相对充分,导致美国经济在两三年后可能浴火重生。”对于欧洲经济,“欧洲债务危机仍在肆虐,其最终解决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德国的最终决定至关重要,但德国人最终依然会通过买单的方式来推进欧元区财政与政治的一体化”。对于日本经济,“日本的危机即将浮出水面,从2013年起日本国债市场可能成为下一个风险的爆发点。”

      这三个重要判断,一些已成了现实,比如日本国债市场的问题,美国经济正走在复苏道路上,欧洲债务危机问题的最终解决,显然还需要德国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于资本账户开放,本以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以及张明本人,都会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毕竟,在2005年启动汇改的过程中,余永定团队一向以“坚定升值派”的形象出现。虽然这是两个问题,但都是直接关乎人民币汇率大方向的核心问题。读了张明对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研究报告《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的不同意见,尤其对“当前中国正处于资本账户开放战略机遇期”的判断逐一给予驳斥,我方才领悟到原来那是我的想当然。虽然就现实来看,一时还难以就此做出哪个更准确或更科学的评判,但是这种理性的探讨、交流,却足以让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这类关乎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大问题,能始终抱以更冷静、更客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