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公司大多将公告差错归结为“工作失误”、“工作人员疏忽”等原因,其实在深层次上反映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环节的草率和不尽责。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本是信息披露的根本要求,倘若连准确性都无法保证,又何谈信息披露的公正、透明?而近期“差错事件”的密集高发,亦凸显出从严监管的必要性。
⊙记者 徐锐 ○编辑 邱江
信息披露差错,正似一种病毒在上市公司间传播开来。统计显示,本月至今已有10余家公司通过“打补丁”的方式对前期公告所含差错予以更正。表面来看,相关错误看似微小、低级,但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却不可小视,个别公司的离谱差错甚至可能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造成误导。
昨天,上午尚正常交易的泰格医药午后突然宣布临时停牌,究其原因,即是公司午间所发公告中出现了数字差错。该则公告显示,泰格医药日前与美国VIVUS公司签署了《CRO临床试验服务主体合同》及第一期工作订单,其中第一期订单的总金额高达727319万美元,即72.73亿美元,但实际订单额却仅为72.73万美元。公司相关人员的微小笔误,使得前后订单额整整相差了一万倍。
可以想象,若非该项错误被及时发现并实施临时停牌,一些投资者如果按原公告信息追高买入股票,泰格医药所面对的后果,或比简单出具更正公告严重得多。
事实上,泰格医药上述事件仅是上市公司公告差错泛滥的案例之一。在此之前,近期已有十多家公司出现了类似“乌龙指”,差错内容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大元股份在7月2日公告中将相关股权转让协议签订日期由“2012年5月”误写成“2011年5月”;丰乐种业把行将召开的“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写成了“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时代新材则将监事会会议的表决票数由7票错输成15票。此外,*ST贤成、大智慧、陕鼓动力等多家公司也发生了类似的公告差错。
谈及“公告乌龙”,最为典型的当属劲嘉股份2009年爆出的“合作门”。当年9月19日,劲嘉股份披露公司与美国英美烟草公司正在接触洽谈烟标印刷的合作事项。但时隔一个多月之后,在深交所多次问询下,劲嘉股份最终于11月6日发布《更正公告》,称相关工作人员误将对外合作方Native America Tobacco & Trading,LLC当作美国英美烟草公司,致使原公告内容与事实情况出现重大差异。有鉴于此,劲嘉股份及相关高管随后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翻查诸多案例,相关公司大多将公告差错归结为“工作失误”、“工作人员疏忽”等原因,但在深层次上却反映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环节的草率和不尽责。诸如上述的数字单位差错、时间披露差错等“低级错误”,相关人员进行仔细复核则完全可以避免。而近期“差错事件”的密集高发,亦凸显出从严监管的必要性。
作为外部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经营运作的主要窗口,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根本要素,就是要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倘若连准确性都无法满足,又何谈信息披露的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