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进回应称“市场被吓怕了”
⊙记者 王文嫣
○编辑 吴正懿
在光伏业寒意依旧的背景下,一个超级大单的出现引人关注。海润光伏近日与香港上市公司顺风光电签下42亿元的电站开发合同,这也是光伏行业自2011年进入严冬以来的第一大单。与此同时,这一大手笔的光伏订单,也使得市场传出不少怀疑的声音。
昨日,海润光伏总裁杨怀进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平静地回应质疑:“资本市场已经被光伏行业的严冬气候吓住了,以至于不敢去相信一个真实的好消息。”杨怀进说,海润光伏和顺风光电这一合作大单不仅对两家公司是大好事,更是对光伏行业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的一次重大验证。
海润光伏延伸产业链
由于光伏行业持续低迷,海润光伏与诸多同行一样,今年以来经营状况受到较大影响。就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海润光伏总裁杨怀进曾向上证报记者表示,光伏行业的资金普遍非常紧张。
7月5日,海润光伏公告,公司与顺风光电签订499MW的光伏电站建设合同和项目转让合同,项目涉及金额41.9亿元。而仅在双方正式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的9个工作日内,海润光伏就能从顺风光电方面按协议获得2.1亿元定金。
“与顺风光电签署的电站建设大单对于公司的影响确实很大。”昨天,杨怀进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首笔定金外,顺风光电接下来将按照开发进度分批向海润光伏支付定金,有利于公司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实现公司下游项目开发和项目销售的新经营模式。
另外,在当前光伏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海润光伏也在尝试光伏企业发展的新出路,即不只是专注于生产、销售产品,而是要坚定地走向下游,创造产品销售,快速回笼资金,从而让企业生产和运营进入真正的良性循环。
杨怀进回应市场质疑
不过,在海润光伏超级大单公告出炉后,部分投资者“不敢”认可这项重大利好,反而出现了一些质疑声。杨怀进告诉记者,他本人对此感到很困惑:“或许市场已经被光伏行业长期低迷给吓怕了吧。”
来自市场的疑惑主要是,光伏行业普遍缺钱且融资困难是不争的事实。而顺风光电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尚不如海润光伏,突然从光伏制造向电站“跳跃式”转型,其中充满了太多的疑问。
对此,杨怀进给出的说法是:首先,顺风光电过去几年没有盲目扩大产品生产规模,没有出现投资失误,没有任何财务负担,且“船小好掉头”,容易转变经营战略模式。再者,外界对于光伏行业中的实质变化缺少真正的“关心”。
资料显示,作为一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的生产销售企业,顺风光电2012年度亏损2.71亿元,生产规模也不大,看起来名不转经转。
不过,顺风光电倒是真的“不差钱”。根据相关公告披露,顺风光电向其主要股东郑建明全资持有的PeaceLinkServicesLimited,发行本金额1.2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年利率8%,每年付息一次。公司明确称,发行募资所得,将用于发展及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此举对顺风光电而言可提供即时资金,并有助扩大及强化公司的资金实力。
海润光伏今日发布补充公告,披露了479MW光伏电站项目具体所在地来表明订单的真实性。具体为甘肃200MW、新疆160MW、内蒙50MW、河北50MW以及江苏19MW。公告指出,完成所有项目的周期预计约18个月。
记者了解到,顺风光电和海润光伏总共签约的电站建设合同分为三批。第一批总年产能为20MW的太阳能电站项目,已经取得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且项目公司已经成立,将在今年年底前完工。第二类总年产能210MW的电站项目已经取得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前期工作函且项目公司成立。其余269MW也取得了政府的项目前期工作函,但项目公司尚未成立。
“根据目前的资金实力,我们不会做电站运营商,只会一个接一个地做电站项目和销售电站项目。”杨怀进明确地表示,目前国家鼓励光伏企业向电站开发投资和运营商模式转型的思路已很明确,未来掌握更多资源的央企、国企也一定会进入这个市场来做电站的开发商和运营商。
大鳄郑建明剑指电站运营商
顺风光电昨日再度公告称,全资附属江西顺风,分别与浚鑫科技及中船海为订立该等协议,向二者收购5家目标公司的90%股权,总价为515万元人民币。顺风光电称,将参与发展5个太阳能发电站项目,总年度产能达110兆瓦。这则标的金额看似不大的公告,却明白地透露出公司剑指国内大型光伏电站运营的决心,使得光伏行业人士高呼一声:“郑建明来了。”
郑建明是谁?有限的公开信息显示,郑建明出生于上海,从经营房地产起家,于2012年将事业触角伸向光伏行业。2012年11月,郑建明通过增持顺风光电4.625亿股,使自己的持股比例达到29.65%,成为顺风光电第一大股东。可换股转债计划实行后,郑建明在顺风光电的股权比例可能进一步上升,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据了解,去年底至今年初,名为福来投资和上海钱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两家公司,经常活跃在光伏巨头赛维LDK的披露信息中。郑建明正是两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目前,郑建明的福来投资已经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
“‘电站项目资本化’或许是目前最对中国光伏企业胃口的运营模式。”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认为,在目前“强制并网”、“度电补贴”等政策出台的背景下,投资电站可获得相对稳定、持续的收益,并有助于消化上游光伏企业的过剩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