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反思货币型产品定位
货币型产品之所以在风波中受到明显冲击,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对货币型产品的定位出现偏差,过分注重提高收益率,而忽略了对流动性的管理。未来货币型产品应在持有债券品种谨慎选择,减少单纯为了博收益而持有低评级债券的比例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李剑锋
随着近期流动性紧张局面有所缓解,短期资金价格逐步回落,使得前期饱受收益率波动及大额赎回困扰的货币型理财产品得以喘息。而不少业内有识之士指出,这场流动性风波暴露出了当前包括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在内许多货币型产品管理机构在产品定位、流动性管理上的偏差,值得行业充分反思。
长短期资金价格倒挂是6月末流动性紧张的一个显著特点,当SHIBOR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飙升至30%,带动报价回购利率飙升,远远超越同期各类货币型产品所能提供的收益率。而大批投资者选择赎回货币型产品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使得产品管理人不得不提前兑现长期配置品种,造成更严重的净值波动,形成恶性循环。
在突如其来的流动性压力面前,甚至有产品被迫选择暂停赎回,在市场中受到广泛关注。银河证券水星2号就在6月20日发布公告称,由于目前市场波动剧烈,严重影响了水星2号的正常流动性,并在6月21日至6月25日间暂停退出。
“这种做法实在是行业大忌,货币产品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工具,能够自由申购赎回是它最大的比较优势,如果这都无法得到保障,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此类产品整体的信任度。”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在风波之中,不同管理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也得到充分体现。数据统计显示,在短期资金价格波动最为剧烈的6月最后一周,市场上112只货币基金和券商货币产品中,平均区间7日年化方差为0.1471。收益率波动最小的是券商资管货币产品国泰君安君得利一号,区间7日年化方差为0.0012。而波动最大的货币产品的收益率方差高达1.2467。
痛定思痛,在流动性风波逐渐过去之后,多位财富管理界人士纷纷表示,货币型产品之所以在风波中受到明显冲击,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对货币型产品的定位出现偏差,过分注重提高收益率,而忽略了对流动性的管理。
一位大型券商资产管理公司高管就表示,作为低风险、高流动性的货币型产品,流动性是首要的,其次才是收益。但现在很多货币产品为了追求排行,过度重视收益率,就容易形成比较偏激的持券结构。这样的持券结构虽然一段时间收益比较高,但一旦出现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它的压力就会比较大。
“本来是一个高流动性低风险的产品,非要为了把收益做高一点,流动性也随着变低了。那投资者可以去买债券产品,还有什么理由买货币产品呢?”某货币型产品投资经理更是这样直言不讳地表示。
多位投资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货币型产品应在持有债券品种谨慎选择,减少单纯为了博收益而持有低评级债券的比例。
同时,银行协议存款一直是货币产品的配置重点。而在此轮流动性紧张之后,业内开始反思银行协议存款是否真的具有流动性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有投资经理表示,不能单纯的把银行存款作为一个安全性的资产考虑。
“有些比较小的银行,协议存款给的利率比较高,但收益和风险应该永远是成正比的,能给到这么高的收益,反过来也可能反映出这家银行拿资金不是那么容易。”一位投资经理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