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并购市场如火如荼
    移动互联戏份渐重
  • KKR亚洲二期募资完成
    60亿美元成亚洲PE之最
  • 二季度PE市场回暖
    医疗健康投资最火
  • IPO堰塞湖“重创”创投 德同资本力主并购退出
  •  
    2013年7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公司·融资
    并购市场如火如荼
    移动互联戏份渐重
    KKR亚洲二期募资完成
    60亿美元成亚洲PE之最
    二季度PE市场回暖
    医疗健康投资最火
    IPO堰塞湖“重创”创投 德同资本力主并购退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PO堰塞湖“重创”创投 德同资本力主并购退出
    2013-07-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方舟 ○编辑 阮奇

      ⊙记者 朱方舟 ○编辑 阮奇

      

      IPO堰塞湖未缓,并购市场持续升温。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406起。

      在各家机构重视并购市场的背景下,制约并购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并购过程还有哪些困难?并购退出领域的投资热点又是什么?就并购领域中的一系列问题,上证报记者采访了德同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田立新。

      

      为退出做好两手准备

      上海证券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IPO堰塞湖使得PE失去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退出渠道,这对于德同资本有什么影响?

      田立新:IPO堰塞湖使得部分创投机构今年颗粒无收、损失惨重。从德同资本今年的情况来看,除了博腾制药外,还有8家企业都在排队等待上市之列。在这8家企业中,有的企业或因业绩、现金流、发展前景很好,还会继续排队,而另一部分企业则相对灵活,不排除采取收购兼并的方式和上市公司合并,做好两手准备。但毋庸置疑的是,正在排队上市的8家企业均业绩出色,前段时间的财务核查等对其并无影响。

      下半年,德同资本约有6-8家被投企业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一些较大的企业仍然会以IPO作为第一首选,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不过,从国内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创投机构的生存环境出发,我们正在大规模地开展并购业务,同时也协助被投企业进行收购兼并。

      上海证券报:德同资本上半年的募投情况怎样?

      田立新:上一期的22亿基金已基本完成投资,下半年德同资本会募集新的人民币基金。众所周知,一般一只基金的投资期限为3年,而我们也算是准时完成任务,且业绩非常不错。公司所投的对象中,已有去年上市的和邦股份,目前还有一个已经过会的博腾制药,不过受IPO暂停波及,该公司暂未发行上市。

      今年上半年我们还做了一个借壳上市的项目——德勤船务收购*ST北生。此外,我们手上还有好几个正在跟A股上市公司洽谈的并购重组项目,其中就包括一些目前已经停牌的上市公司。

      

      医疗健康、手机互联网行业并购案例多

      上海证券报:并购目前已经成为VC/PE主要业务方向,但并购真正实施实属不易,目前德同在并购业务方面有何突破?

      田立新:坦白说,去年大家还认为IPO可以随时开闸,有点抵触开展并购业务。但到今年,这一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对德同资本来说,今年的并购业务更是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正在接触各类A股上市公司,会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中撮合,使双方达到既定目标,完成交易。

      我认为,如今有两个比较热门的行业,并购或许是其可选的最佳退出渠道,即医疗健康行业和手机互联网行业。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生物医疗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所有大型跨国医药企业的重点市场。从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并购情况来看,去年行业内共发生并购案例67起,涉及并购金额16.96亿美元,其中医药行业是涉及并购案例最多的领域。

      目前国内并购市场活跃,德同资本的一些被投企业可能在下半年通过并购就有所收获,其行业主要集中于医疗健康和手机互联网。IPO暂停后,我们在投资此类企业时,设计的方案便是通过并购方式退出。如某家医药企业,我们在投资时便购买其大量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目前已有6家上市公司在洽谈中,希望收购该笔资产。

      并购过程复杂而漫长

      上海证券报:目前国内并购退出回报率低,成功案例少。您认为阻碍国内并购业务发展的症结何在?

      田立新:与海外收购兼并过程相比,A股并购的流程漫长且复杂,审批过程繁琐。以德同资本实施的并购为例,因为我们的项目标的都比较大,都是以一部分现金一部分股票的发行方式,因为其中牵涉到股票股价异动及停牌等问题,在证监会审批程序以及方式方法上复杂且耗时长。

      从退出回报率来看,德同资本做的并购退出,有些账面回报率甚至超过了IPO的回报。总体来说,并购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国内并购市场刚刚起步,案例较少,所以在操作方式方法上并不是那么轻车熟路。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并购是有一套专门的套路。而在中国,目前什么都需要创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并购过程复杂且漫长。

      

      对新三板持审慎乐观态度

      上海证券报:在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目前新三板等场外市场吸引了大批创投机构的目光。德同资本目前有推被投企业上新三板吗?您认为新三板大有可为吗?

      田立新:我们的一些被投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考虑上新三板。不过,从新三板的现状来看,颇有一番“摸石头过河”的意味。一些企业如果真的很好,会冲刺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如果规模太小,上新三板也没有意义,只有那些夹在两者之间的企业会选择新三板。但总体来说,目前新三板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政策也不完全成熟,所以我们对于新三板还持比较审慎乐观的态度。

      其实,不管是IPO退出,还是并购退出,只要基金做到年化收益率高、现金尽早回笼,所有方式都是可行的。德同资本仍将以上市和并购退出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