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新基金公司“轻主重副” 非公业务“淘金”热情高
  • 众多产品净值跌破止损线 私募7月底或迎清盘高潮
  • 创业板随时会“变脸” 基金守望价值精选成长
  • 资金蜂拥而入抢反弹 资源类杠杆基金齐奔涨停
  •  
    2013年7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财富管理
    新基金公司“轻主重副” 非公业务“淘金”热情高
    众多产品净值跌破止损线 私募7月底或迎清盘高潮
    创业板随时会“变脸” 基金守望价值精选成长
    资金蜂拥而入抢反弹 资源类杠杆基金齐奔涨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基金公司“轻主重副” 非公业务“淘金”热情高
    2013-07-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新基金公司“轻主重副”

      非公业务“淘金”热情高

      相较于公募的耗时耗力,一些非公业务的收入却来得“很容易”。放松管制后,专户子公司基本上什么业务都能做,更加灵活,赚钱空间也相对拓宽,基金对其重视在情理之中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新公司成立伊始,主要还是以非公业务为重点推进方向,公募也会做,但需要行情配合。”一家新近成立的基金公司总经理如是说。

      股市难现趋势性行情,发行成本持续高企,多数新基金公司倾向重点推进非公业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成立的8家新公司公募业务依然“零扩容”。

      

      今年无一发公募产品

      今年以来新基金公司持续扩容,统计显示,截至7月10日,年内成立新基金公司共8家,分别为华润元大基金、前海开源基金、中原英石基金、江信基金、东海基金、兴业基金、中加基金和道富基金。

      由此,现有市场上基金公司达到81家,行业已正式进入“80后”时代。

      然而,新近成立的“70后”、“80后”们,对于传统的公募主业并没有太大热情。从公司网站及其他相关信息来看,上述8家公司至今未有1家发行过公募产品。

      与之相对应,暂时将传统基金公司的“主流业务”搁置一边,新近成立的基金公司纷纷选择从非公业务角度,寻求规模增长的新支点。

      “做公募需要趋势性行情配合,对于新公司来说,公募产品目前缺乏赚钱效应吸引,投资者投资热情不高,加上银行渠道的成本高企,小公司‘发不起’。”一位中小基金公司总经理此前对记者表示,公司今后的发展定位,首先是倚重非公加速扩容,同时在公募方面做好准备,静待行情“东风”,即“先活下来,再考虑其他的事情”。

      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成立于2012年6月12日和8月17日的红塔红土基金和英大基金两家公司,截至去年末公募产品数量为零,但其同期的资产规模则分别为40.89亿和20.30亿,这也印证了非公业务成为新公司发展重头的观点。

      

      非公急速扩容

      新公司对于非公业务的重视并非偶然。随着管制政策的逐步放开,尤其是在基金公司获准通过子公司开展各类非公业务之后,整个行业都对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保持高度的热情。

      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行业非公资产规模达到9682.70亿元,直逼1万亿大关。相比去年末7564.52亿的水平,增长了2118.18亿元,增幅高达28.00%。

      不仅如此,中登公司最新公布的6月统计数据显示,基金专户沪深两市当月新增股票开户数分别为90户和87户,合计177户,基金专户总户数达到2806户,而同期证券投资基金沪深两市整体户数为2702户。换句话说,基金专户的开户总数在6月末首次超过了公募开户数,而基金非公业务的增量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专户业务。

      依托具备“业务全牌照”的子公司,基金将触手延伸至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业务范围可包括非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等专项资产投资。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获批成立的基金公司专户子公司已超过30家。

      “据我所知,一些公司上报的数据相对保守,其在非公业务方面的增长速度,或许比协会统计数据所显示的更快。”沪上某分析人士表示。

      

      “私”心的背后

      事实上,非公业务的扩容,只是行业发展路径选择的一个写照。

      在当下股市行情依旧混沌、公募产品发行提速、渠道成本持续高企的背景下,不少基金公司的公募产品都难以达到理想的募集水平,以至于新基金发行成了“赔本赚吆喝”。

      “没有赚钱效应,投资者不买账,银行收费又高,小公司公募‘发不起’。”上述总经理无奈地说。而相较于公募的耗时耗力,一些非公业务的收入却来得“很容易”。“以行业最常见的通道业务为例,基金专户子公司无需顾及投资,募到钱做个通道,就能拿‘提成’。”分析人士表示。

      该人士表示:“放松管制后,专户子公司基本上什么业务都能做,更加灵活,赚钱空间也相对拓宽,基金对其重视在情理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也有新公司老总表示,重视非公业务并非摒弃公募战场。

      “一方面,我们要在公募方面做好准备,行情起来公募业务对提升规模效果立竿见影;另一方面,即便在震荡市中,为了顾及与银行渠道的合作,我们也会间歇发一两只产品,以保持渠道‘联系’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