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IMF也觉得
    中国经济要破八 但好消息是应该不会更惨了
  • 大数据时代
    不搞出个“聪明政府” 过几年都不好意思说当过总统
  • 当中国开始“下一盘大棋”
    难免会经历“弃子的阵痛”
  •  
    2013年7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6版: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海外
    IMF也觉得
    中国经济要破八 但好消息是应该不会更惨了
    大数据时代
    不搞出个“聪明政府” 过几年都不好意思说当过总统
    当中国开始“下一盘大棋”
    难免会经历“弃子的阵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中国开始“下一盘大棋”
    难免会经历“弃子的阵痛”
    2013-07-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石贝贝 ○编辑 枫林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枫林

      

      不破不立,长痛不如短痛。中国经济或将经历一段时期的疲弱增长和结构性调整,而阵痛则终难避免。

      继地方债务、影子银行、高杠杆率、房地产泡沫、银行间流动性紧张之后,IMF近日再度下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这也使得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忧情绪更加浓厚。

      流动性、经济数据和政策,或许是未来影响市场情绪的三大关键词。

      外资的“唱空阴谋”

      对于中国经济的风险,IMF经济顾问、研究部主任布兰查德提到,中国信贷快速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影子银行融资。中国决策层面临艰难抉择:让投资持续高企,这将蕴含投资低回报、信贷风险不断累积的风险;或者,收紧信贷、控制投资,这将面临经济增速降低的风险。这种艰难抉择让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风险。

      海外对中国经济的不乐观在今年以来已不是第一次,且伴随着外资一波又一波地“唱空”,有关“唱空意在抄底”、“做多银行股”、“给欧美输血”等阴谋论观点亦不断涌现。

      “国外媒体和投资者有个固定思维模式:中国经济经历10年高速发展,积累不少风险、集中体现于银行体系,而现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利率飙升,这是风险的前兆。”某国有大行高层如是说。

      在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看来,中国经济正面临严峻的结构性挑战,也为过去几年信贷快速扩张感到担忧,但短期内经济不太可能发生硬着陆或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债务水平较为温和、国内储蓄水平较高且资本账户封闭,这意味着政府能够以更加渐进的方式来推动结构性调整并降低杠杆水平。

      “最可能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将经历一段时期的疲弱增长和结构性调整,在此期间一些坏账以及实体经济中的过剩产能将得到重组。”汪涛说。

      阵痛是必然过程

      撇除炒作跟风的因素之外,在主流外资投行眼中,中国经济增速被下调的背后逻辑,与结构转型紧密相关,某种程度上,这甚至成为一种被迫的主动。

      通过分析投资占GDP比重这一衡量经济失衡的指标、及其历史调整规律,高盛投资管理部副主席哈继铭发现,“投资/GDP比例早该下调,现已逾期。”自本世纪伊始,中国投资增速实际上已连续12年快于经济增长,投资调整不可避免,拖得越久、未来调整幅度会更大。

      那么,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的情况下,推动市场情绪的正能量在哪里?目前综合来看,流动性、经济数据和政策,将是未来主导市场情绪的三大关键因素。

      汪涛认为,市场对信贷紧缩并引发系统性问题的恐慌已缓解,且政府引导信贷支持经济的新措施显示下半年流动性可能会比市场预期的更充裕。此外,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如果走强,也会对市场构成正面因素。政策则是市场信心能否提振的关键因素,虽然在具体执行中存在时滞,但至少会向市场传递“政府正在着手解决问题”的信号。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师谢栋铭则对上周末公布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10条意见感到眼前一亮。一是“拓展外汇储备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这意味着外汇储备也将参与到“盘活存量”中,对实体经济支持更常规化。二是“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虽然短期内坏账可能高企,但银行至少不需辛苦地通过“旁氏”来掩盖。

      此外,巴克莱资本、澳新银行、摩根大通、汇丰等外资投行也对今年下半年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即“废除贷款利率下限、上浮存款利率至1.2倍”,以及推动存款保险制度等抱有极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