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焦点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央行规范银行卡收单业务
    线上线下一并纳入监管
  • P2P借贷爆发式增长年增速超300%
  • 央票继续停发
    本周公开市场实现“零回笼”
  • “自杀式”恶性竞争隐现
    保监会细数财险“三宗罪”
  • 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尽快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职责
  • 第七批支付牌照颁发 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外资开放
  • 下半年还有未知的坎等着我们
  • 温州版金融“双十条”出台
  •  
    2013年7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央行规范银行卡收单业务
    线上线下一并纳入监管
    P2P借贷爆发式增长年增速超300%
    央票继续停发
    本周公开市场实现“零回笼”
    “自杀式”恶性竞争隐现
    保监会细数财险“三宗罪”
    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尽快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职责
    第七批支付牌照颁发 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外资开放
    下半年还有未知的坎等着我们
    温州版金融“双十条”出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自杀式”恶性竞争隐现
    保监会细数财险“三宗罪”
    2013-07-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枫林

      ■销售成本持续上升

      ■虚假费用科目严重

      ■中介机构暗中哄抬

      时下财险“三宗罪”

      ⊙记者 黄蕾 ○编辑 枫林

      

      “猫捉老鼠”的游戏正在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之间上演。

      去年这个时候,保监会闭门怒斥财险巨头无视监管法规,对其恶性竞争亮出黄牌。然而好了伤疤忘了疼,今年以来,部分地区的财险市场一度出现“自杀式”恶性竞争,再度挑战监管容忍底线。

      这对于已经进入盈利下行通道的财险业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信号。知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透露称,在近期召开的财险公司高管闭门会上,保监会细数行业“三宗罪”——销售成本持续上升、虚假费用科目严重、中介机构暗中哄抬。并透露“截至4月末,全行业车险已经出现承保亏损”,以示警告。

      “外强中干”:资产增、利润减

      用外强中干来形容当下的财险业,一点都不为过。

      随着机构主体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容,近年来财险业总资产平均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然而,好日子总是稍纵即逝,去年以来财险业的承保利润明显下降。尤其是今年,形势更严峻。

      “今年1至4月,整个财险业综合成本率(承保利润率=1-综合成本率)达到98%,较去年同期上升4个百分点,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净资产收益率直线下降。”这是保监会在近期一次财险业高管闭门会议上透露的数据。

      然而,更糟糕的情况是:截至今年4月末,占据财险业七成“江山”的车险业务已现承保亏损。这主要表现为:车均保费由去年的3900元下降到3600元,而车均赔款却由去年的3000元上升到3500元。

      与会的财险公司高管深有感触。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透露,受新车销量下滑影响,今年车险增量保费极为有限。正因为增量有限,仗着掌握大量新车资源的4S店便半诱半吓,通过“人为手段”间接抬高车险赔款。他感慨地说,“一边是保费收入在减少,一边是理赔成本在上升,亏损就是这么来的。”

      违规猖獗:大公司带头、小公司跟进

      对于车险出现承保亏损的现状,虽有新车销量下滑等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但财险公司自身亦难辞其咎。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二季度召开的另一场车险内部闭门会上坦言,很多公司对财险发展的内在经营规律缺乏准确把握,在近几年表面风光下,产生了非理性冲动,使行业这几年共同努力下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很可能会“付之东流”。

      对于这些非理想冲动,保监会在近期多次内部会议上严加怒斥,细数当下行业“三宗罪”——销售成本持续上升、虚假费用科目严重、中介机构暗中哄抬。并直陈,“部分财险公司通过抬高维修工时费冲抵手续费的情况,虚假列支费用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市场中调查了解到,与前些年的非理性冲动相比,今年以来的财险尤其是车险市场,所呈现的违规形式和严重程度已有很大不同。

      首先,违规伎俩悄变,更不易被监管察觉。以前那种虚假应收、阴阳保单、系统外出单等现象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虚列中介费、虚列费用、故意给4S店放宽条件扩大车险赔款甚至制造虚假赔案,来推高业务获取成本。

      其次,在违规主体上,以往都是中小公司为获取市场份额而率先违规。但今年以来,却是以大公司为先导,特别是老三家、前七家等大公司带头抬高手续费,通过放宽承保条件及折扣率、促销活动变相打折等手段开展恶性竞争,中小公司则盲目跟进。

      再者,在违规导向上,以总公司为直接主导或暗中支持的现象增多。总公司通过业务指标、费用支持促使分支机构开展恶性竞争,有些总公司甚至直接参与争夺市场。

      如是疯狂的恶性竞争,让众财险公司高管叫苦不迭,却又深陷其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目前财险行业的畸形现状,尤其是车险占比过高,几乎所有中资财险公司都投入巨大资源拼抢车险,造成一险独大,最终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尽管监管部门对于财险市场的整治不遗余力,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形势,业内人士疾呼:监管干预刻不容缓。“一来,加强处罚力度,建立一定的处罚机制和黑名单机制;二来,建立退出机制,真正实现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