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宇 ○编辑 李剑锋
上周末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将进一步优化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发行、定价等方面的各项制度,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对此,投行人士纷纷表示,淡化盈利指标,适时修改创业板公司上市门槛,同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充分性以及上市监管,有望吸引真正优质且具有潜在成长性的企业前来上市。
沪上中型券商投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修改创业板发行条件的意义非常深远,将加速上市项目的去伪存真,有利于吸引那些真正优秀且具有潜在成长性的高新企业前来创业板股权挂牌上市。放宽创业板门槛绝不是为了放行垃圾企业上市而降低标准。但按现行财务标准,像百度、携程这类企业在美上市之初的大部分盈利指标看,均难以敲开创业板的大门。
根据现行相关规定,申请在创业板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人需满足两套定量业绩指标,一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某合资券商保荐代表人指出,第二套财务指标虽然看似宽松,但正因为门槛较低,在实际执行中,符合第二套发行条件的企业也很难通过监管层的实质审查,因此比照这一标准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并不多见。500万的盈利要求是比较低的,企业在做计提时,稍微调整计提年限,就可能使得企业净利润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比如,拟上市企业全年净利润是1000万元,但其中一家客户所贡献的利润就有500万元的话,这样的盈利结构会引发监管层关注企业长期盈利是否稳定,因其业绩大幅震荡下会容易引发企业上市亏损而备受市场诟病。
“第二套标准中的每年增长率不低于30%同样要求偏高。”某上市券商保荐代表人指出,尤其是在宏观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企业的成长速度往往容易出现波动,连续两年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实属不易。对于那些业绩曲线是“耐克型”,即今年业绩低于去年,但明年业绩高于去年,今年上市就不是成长性企业,但明年申报就符合标准。短短一年之间,企业的成长性就发生翻天覆地的逆转了吗?此外,对于“李宁型”的从高峰跌落低谷后的平稳走势型公司,他们的未来不被看好吗?
“真正具备潜力的企业成长性不一定体现在发行期。”上述沪上投行部负责人指出,创业板上市的财务准入门槛,与成熟市场相比偏高,香港创业板就不设盈利指标。
联交所相关发行规定,以增长型公司为目标的财务指标中,对盈利和收入未做要求,仅对流通市值及现金流做出规定,即上市时市值至少1亿港元;在过去两个财政年度营业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至少2000万港元。
一些投行人士认为,成长性指标应该适度分散化。除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以外,市场占有率的扩张、销售量的增长、毛利率的提升等,均可视为企业的内生良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