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专版
  • 6:公司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投资也需要“平衡感”
  • 摒弃教条主义的成长股践行者——访华富基金投研副总监龚炜
  •  
    2013年7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16版:基金·人物 上一版
     
     
     
       | A16版:基金·人物
    投资也需要“平衡感”
    摒弃教条主义的成长股践行者——访华富基金投研副总监龚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摒弃教条主义的成长股践行者——访华富基金投研副总监龚炜
    2013-07-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成长股投资,这或许是当下国内投资界最流行的方法论,何为成长股投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天治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到华富基金投研副总监,一直践行成长股投资的龚炜不是教条主义者。

      在他眼里,成长股不讲出身,无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只要业绩具备环比持续高增长均可投资,而强调投资平衡感的龚炜主张基金经理要做业绩长跑胜出者,投资组合不应过多偏废于个别行业。

      进入华富近一年时间,龚炜重构投研团队,摒弃追逐短期业绩的不良思维,主张以挖掘成长股为长期投资风格,打破投资和研究相对割裂的状态,建立研究员良性的职业发展路径,他的一系列措施使华富基金整体业绩终见起色。截至7月11日,今年以来华富竞争力和华富价值分别增长32%与23.67%,在银河同类基金中分列第一与第五。

      ⊙本报记者 巩万龙

      成长股的新注解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华尔街出现了一位被誉为成长股投资大师——托马斯·罗·普莱斯,作为美国普信集团创始人,普莱斯比喻成长股像人类一样,公司也有一个明显的生命周期——成长、成熟、衰落。

      “经过几年的思索,我现在越来越坚信,最好的价值投资方式是,找到一个仍处于成长周期内的产业,判定该产业内最具发展前景的公司,并长期持有这些股票。”普莱斯总结成长股投资得出结论。

      普莱斯认为,对于夕阳行业,如果脱胎换骨进入了新的成长期,不管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老产品有了新用途,都可以成为投资对象。

      近年来,在A股成长股往往被贴上高科技和新兴产业标签,2010年市场曾经刮起一股新兴产业投资热潮,当时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制药被市场捧上天,一批与光伏产业链和LED相关的个股一时鸡犬升天。

      “今年的成长股大爆发不可一概而论,创业板和中小板里的部分大权重个股走出牛股行情,这背后的逻辑是严格按照业绩增速展开,这与2010年的成长股投资有很大不同,当时炒题材,如今大牛股背后更多是业绩支撑。”龚炜向记者指出,此番机构对成长股投资有了质的不同。

      在龚炜眼里,成长股需要重新定义,它不论出身,不简单等同于高科技和新兴产业,只看业绩成长性,即使在传统行业中,只要持续去产能,行业集中度增加,毛利率改善,就可寻找相关公司做投资标的。

      龚炜举例分析道,近年草甘膦产业在环保成本增加和去产能背景下,该行业持续回暖,几家龙头公司业绩增速环比显著上升,公司上半年做了一定配置取得良好效果,这种去产能后的投资机会可能未来几年会发生在化工其他子行业、水泥和钢铁等,而在龚炜管理的华富竞争力和华富成长趋势两只基金的重仓股中不乏传统行业里的佼佼者。

      另一方面,龚炜认为,成长股投资始终需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即市值水平与业绩增长水平之间是否匹配,市值增长大大超过业绩增速时应该警惕投资风险,不能因高成长性而盲目追逐严重高估的公司。

      打通投研两部门的任督二脉

      主张做成长股投资的龚炜将自己的风格带到了华富,任何一家基金公司要做好成长股投资当然少不了行业研究的互动与支持。事实上,在多数中小基金公司内部,投资部和研究部基本处于割裂,外聘的基金经理与研究员之间各自为战,职业升迁机制不灵活,投资与研究的互相独立多有障碍。

      在很多投资者眼里,华富基金近年固定收益业绩可圈可点,业绩持续优异,但权益类投资似乎一直不温不火,投资与研究两个团队没有形成一股正能量。对于这种现象,龚炜做了改变。

      对于行业研究员,龚炜通过一些考核制度做了投研人员调整,他将研究员分为两个职业路径:一种是培养研究员晋升为基金经理,即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另一种路径则是培养研究员往专业化方向发展,即从研究员提拔成高级研究员,再到首席研究员。

      “让研究员能上能下,奖惩分明。”龚炜直言,通过两条职业路径安排,龚炜打破了华富基金投资和研究之间以往的隔阂,使得研究员个人利益与团队诉求利益一致,更容易形成投研体系的共振和合力。

      众所周知,在公募基金多年形成的投研体系中,基金经理助理岗位是研究员“扶正”之前的重要历练阶段,现如今每家公司的基金产品剧增,基金经理普遍紧缺,一位基金经理助理如果无太大过错,基本可以“扶正”为基金经理。

      龚炜则特别强调,华富的基金经理助理也是充分坚持能上能下的原则。通过公司内部模拟考核,一位行业研究员的行业模拟和全市场模拟业绩都好,即可参与内部竞聘后晋升为基金经理助理,如果基金经理助理的全市场模拟业绩持续优秀,才可晋升为基金经理。反之,基金经理助理在行业模拟和全市场模拟中不合格,就只能“回炉”,重做研究员,以此保证为基金培养到优秀的基金经理人选。

      “通过体系的重构,我们投研之间得到高效的沟通,投资部的需求和研究部的成果实现无缝衔接,两个团队之间的共鸣强了很多,战斗力提升很多。”

      拓展思维搞好基础研究

      自从去年12月,TMT、环保、智慧城市、油气设备和医疗服务等行业跑出一大批牛股,优质成长股市值翻倍甚至增长数倍,但要挖掘出高成长股谈何容易,而坚定持有成长股更非易事。

      龚炜以自己的投资经历给记者分析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华富就开始重点研究文化传媒板块,自己的投资偏爱那些具备足够长的产业链,竞争充分市场化,拥有一定技术或市场份额的上市公司。

      “在分析上中下产业链之后发现,诸如乐视网和百视通等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公司商业模式清晰,受政府采购影响较弱,市场化水平高,而且正好契合了未来家庭智能电视终端趋势,因此公司对乐视网和百视通做了重点配置。”他说道。

      因此,在华富这一年时间,对于纷繁复杂的细分行业,龚炜要求研究员团队加强产业链研究,因为基金经理看好的品种往往表现一个细分点,研究一个产业链上中下游就可寻找出一系列符合投资逻辑的公司,规避了以往简单机械地研究单一行业的不利局面,产业链研究方法在TMT、医疗、智慧城市和天然气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有了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的互动沟通,华富基金的研究活跃起来。“一些公司的研究往往出现两种现象,基金经理强势的公司就由基金经理发起,研究员强势一点就由研究员发起,但我们公司要求只要任何一个人有兴趣,都可以成为整个团队展开研究的发起点。”龚炜表示。

      他指出,在做基础研究时,华富的投研团队越来越注重用全局化的视野分析上市公司,对比一二级市场投资的逻辑,从PE和VC的角度发现投资机会。“我们要求做研究要大胆假设,投资上要小心求证。研究员有看到任何投资机会,都可以发起讨论需求,宁可花多一点的时间去论证,也不浪费一个机会。论证结果是对的,基金经理谨慎抓取实施,论证结果不对,也没有关系。”龚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