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平稳运行的态势,直接回应了之前流行的各种“看空论”、“熊市论”。下半年随着一些重点项目的展开和改革红利的释放,我国经济有能力完成年度预期增长目标,为转型升级创造必要空间。
就业和收入成居民关注点
经济增速下滑,对于政府来说,感受最明显的是财政。对于居民来说,感受最明显的无疑是就业和收入。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732万人,相比去年同期的694万人继续增加。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处于总体平衡的状态。
虽然从总量来看,我国的就业没有出现大问题,但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开始显现,最为典型的是大学生就业。上海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显示,截至5月中旬,有38.9%的受访高校应届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7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高。
与就业挂钩的还有居民收入。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5%,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
面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下滑的现象,一位地方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主要是由于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不好,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速出现回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就业指标往往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一些企业效益下滑,并没有裁员,但员工的收入大大减少了。这种以就业质量恶化替代就业数量减少的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因为一旦经济继续下滑,超出企业极限值,失业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全年“硬着陆”风险不大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转型升级。经济增速过高,转型没动力。经济增速太低,转型无空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我国经济增长的“下限”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如果从年度预期目标看,这个数字是7.5%左右。如果从“十二五”规划来看,这个数字是7%。如果按“2020年GDP比2010年翻番”的要求,考虑到2011年和2012年经济分别增长9.3%和7.8%,后八年只要平均增长接近7%即可。
无论是上述哪一数字,相比以往的“保八”,中国经济的腾挪空间都明显加大了。各类市场机构虽然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今年中国经济仍将增长7.5%左右,“硬着陆”风险不大。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现在不少企业认为经济增速会不断下滑,有的甚至认为很快会下降到6%,所以缺乏信心,有钱也不投资。因此,“不让增长滑出下限”是十分重要的“预期管理”手段,这些提振信心的信号还需要不断重复。
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对稳增长起到关键作用。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唐建伟指出,下半年项目审批预计会加快,包括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等将成为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政府可能出台一些促进消费的政策,包括信息消费、光伏消费等。
长久而言,我国经济需要改革红利的释放。这包括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振居民消费能力;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激发企业投资活力,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将确保中国经济运行在平稳健康的轨道上。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