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特别报道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产业调查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A173:信息披露
  • A174:信息披露
  • A175:信息披露
  • A176:信息披露
  • A177:信息披露
  • A178:信息披露
  • A179:信息披露
  • A180:信息披露
  • 19亿美元拿下91 百度不惜血本圈地移动互联
  • 高价91推涨竞争对手估值
    百度PK奇虎搅动竞争格局
  • 移动互联并购浪潮剑指大数据
  •  
    2013年7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19亿美元拿下91 百度不惜血本圈地移动互联
    高价91推涨竞争对手估值
    百度PK奇虎搅动竞争格局
    移动互联并购浪潮剑指大数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移动互联并购浪潮剑指大数据
    2013-07-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炯业 ○编辑 吴正懿

      

      互联网巨头掀起的并购浪潮风起云涌。一个普遍共识是,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抢占移动端口已成为未来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张“王牌”。在此背景下,其背后的资本逻辑何在?

      百度昨日宣布,拟出资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全部股份,若该项交易最终完成,将是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案。据悉,91无线平台上集成了91助手、91手机娱乐等强势产品,拥有移动应用端口完整的产品群。截至2012年年底,其在iPhone和Android两大智能终端渗透率分别超50%,拥有众多消费者。显而易见,这次百度并购的用意在于再获一张移动互联网“门票”。

      百度大手笔并购并非孤例,争夺移动端口早已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战略之一。早前,阿里巴巴出资5.68亿美元参股新浪微博,此后又以2.94亿美元购得高德地图28%股份,百度爱奇艺花费3.7亿美元收购PPS。另一巨头腾讯则是“断臂”QQ大力发展微信,最终斩获移动端口“门票”。

      不可忽视的一组数据是,新浪微博从2009年发展至今用户数已超5亿;高德地图用户数已过亿;PPS在PC端用户数突破5亿后,其在移动端的用户数仍在增长;微信在短短2年多时间里用户数突破4亿,直逼5亿关口。

      如此多的用户能给互联网公司带来什么?以阿里巴巴牵手新浪为例,双方合作后,新浪微博已开始针对性向用户每天推送几条淘宝或天猫商品。显然,以用户为需求的精准广告更易被用户接受,并最终转换成销售。 此外,阿里巴巴搭建的中小企业买卖平台和淘宝与天猫搭建的个人与商户的平台,背后都集聚了大量企业财务数据及个人消费行为数据,若加以运用,其价值不可限量。

      一位曾调研过阿里巴巴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早些年,马云已经意识到大数据的价值。此前,阿里巴巴曾向某大型银行贷款,贷款的最终流向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小企业,虽然这桩交易最终未达成,但阿里作为借款的中介方,掌握了大量企业数据,通过分析财务资金情况,从而对企业信用了如指掌。

      掌握客户需求就是掌控商机。以此为背景,或许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为何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热衷抢占移动互联网端口。显然,背后附加的大量个人消费者及企业行为数据极具价值。如高德地图集成了个人的地理位置,新浪微博拥有众多消费者喜好的数据,通过分析运用,这类数据能够将某一类群体的喜好精准定位。换言之,这些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获取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信息,并对其消费行为形成预判。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未来的互联网公司若能熟稔运用大数据,据此有针对性地开发出符合需求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岂能不受欢迎?

      牛津大学教授、大数据权威专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早已勾勒出大数据时代可以预见的未来。可以想象,未来的大数据发展将引发消费模式、制造模式、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回头来看,互联网公司疯狂并购移动终端的背后,恰恰折射出其对大数据的焦虑与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