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宦璐 ○编辑 邱江
在昨天举行的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中国医药企业如何加快“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步伐,成为业界探讨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事实上,加快“走出去”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中国医药工业的两大基本指导方针之一,并已经制定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告诉上证报记者,去年国务院已经公布政策,对已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在定价、招标采购方面予以支持。而2013年的“14号文件”进一步指出,优先采购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这两大政策值得企业充分重视。”
于明德表示,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制剂走出国门、走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就是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
据他介绍,2011年欧美日市场合计占全球的75.7%,2012年全行业出口1484.7亿元,其中制剂仅146.3亿元,占比9.85%。因此,海外是中国医药企业的巨大市场。但是,要想进入欧美日市场,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标准,通过欧美日注册与认证,在欧美日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于明德表示,中国已有部分优秀的上市医药公司通过了cGMP认证、欧盟注册和FDA注册,走出去的时机趋于成熟。据了解,双鹭药业在挑战国际专利、华海药业在开拓美国市场方面,都已经成为中国医药工业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代表。
以双鹭药业在研的重磅品种来那度胺为例,作为骨髓瘤特效药,来那度胺原研药规模已超过32亿美元,国内市场潜力至少在20亿元以上。
华海药业总经理陈保华表示,当别人开始做中间体、在国内市场竞争时,公司就转做原料药,挺进印度、南美市场;当别人开始做原料药、涌入非规范市场时,公司开始做COS认证,跻身规范市场;当别人开始做COS认证时,公司又携制剂FDA认证,抢滩美国高端市场。而质量是华海药业成功获得美国市场认可的最重要因素。“我把美国的经销商直接请到生产车间里来看,他们眼见为实,才会放心帮我们在美国卖药。”
对于在国际化道路正饱受“折磨”的大多数企业,于明德开出了药方:“通过增强市场拓展能力,引进更多复合型人才,建立行业共享国际化信息平台,加强专业化及服务性工作能力建设,在持续不断的各方支持下,业内各界凝聚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