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特别报道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A173:信息披露
  • A174:信息披露
  • A175:信息披露
  • A176:信息披露
  • A177:信息披露
  • A178:信息披露
  • A179:信息披露
  • A180:信息披露
  • A181:信息披露
  • A182:信息披露
  • A183:信息披露
  • A184:信息披露
  • A185:信息披露
  • A186:信息披露
  • A187:信息披露
  • A188:信息披露
  • A189:信息披露
  • A190:信息披露
  • A191:信息披露
  • A192:信息披露
  • A193:信息披露
  • A194:信息披露
  • A195:信息披露
  • A196:信息披露
  • 香港小股东诉收购案失察
    华润电力否认高价买烂矿
  • 最后时刻机构竞相“赴约”
    金马集团私有化成行在望
  • 股价倒挂“吃”了再吐 27亿新钢转债赎回恐将难免
  •  
    2013年7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公 司
    香港小股东诉收购案失察
    华润电力否认高价买烂矿
    最后时刻机构竞相“赴约”
    金马集团私有化成行在望
    股价倒挂“吃”了再吐 27亿新钢转债赎回恐将难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最后时刻机构竞相“赴约”
    金马集团私有化成行在望
    2013-07-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徐锐 ○编辑 吴正懿

      

      从本月12日的437万股到17日的9460万股,随着各路股东近期大规模接受要约,神华国能针对金马集团原本黯淡的要约收购前景也随之“峰回路转”,私有化成行概率大增。

      神华国能历时一月的要约收购计划昨日宣告结束。金马集团今日公告表示,公司将于19日起停牌静待收购结果出炉。若本次要约收购最终成行,这将是A股市场时隔7年多来又一例以私有化为目的的要约收购案。

      根据神华国能之前提出的要约收购方案,其将以13.46元/股的价格收购金马集团中小股东所持股权,进而通过终止后者上市资格的方式,来彻底解决金马集团与中国神华间潜在及可能的同业竞争问题。由于神华国能以金马集团股权分布符合退市要求为生效条件,即接受要约的股份申报数量超过11050.77万股(收购后社会公众持股比例低于10%),要约收购方可生效。

      整体来看,本次要约收购进程大体呈现“前松后紧”之势。在前期20多个要约日内,金马集团中小股东就是否接受要约表现得并不积极,截至7月12日仅有437.09万股股份接受要约,且以散户投资者居多,持股份额较大的机构股东始终未亮明自身态度。基于此,外界由此一度猜测此次要约收购或将以失败告终。

      不过,正如本报7月16日《机构股东迟迟不出手 金马私有化命悬最后三日》一文所言,以机构为代表的“大户”股东前期之所以选择观望,乃是在“博弈”合适的出手时机。后期一旦有大宗股权接受要约,其他股东也将跟风操作,以此降低整体投资风险。果不其然,自7月15日起,接受要约的股份数量开始明显增加,其中15日、16日分别有377.34万股、1722.33万股股份接受要约;而在7月17日,当日预受要约股份更是达到了6982.64万股。

      在此背景下,截至7月17日累计接受要约的股份数已达到9460.35万股,由于最后三个要约日股东接受要约将不能撤回,这意味着,只要18日接受要约股数超过1590.42万股,本次要约收购便将生效。比照前两日的预受情形,完成这一目标难度似乎并不大。

      “对于金马集团中小股东而言,其是否接受要约目前已不是考虑是否能套利的问题,由于要约收购方案宣布以来大盘跌势明显,而金马集团股价则因要约收购事件而保持横盘,如果最终收购失败,其未来股价或将补跌,因此为避免潜在投资损失、锁定收益,股东大多也会选择接受要约。”一位密切关注本次收购进展的分析人士指出。

      不得不提的是,一旦此次要约收购目标达成,金马集团将终止上市。而7月18日的走势表现,也成为其在A股市场上的“谢幕演出”。与前期类似,金马集团昨日股价走势继续独立于大盘,收盘放量上涨1.13%报收于13.41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