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特别报道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A77:信息披露
  • A78:信息披露
  • A79:信息披露
  • A80:信息披露
  • A81:信息披露
  • A82:信息披露
  • A83:信息披露
  • A84:信息披露
  • A85:信息披露
  • A86:信息披露
  • A87:信息披露
  • A88:信息披露
  • A89:信息披露
  • A90:信息披露
  • A91:信息披露
  • A92:信息披露
  • A93:信息披露
  • A94:信息披露
  • A95:信息披露
  • A96:信息披露
  • A97:信息披露
  • A98:信息披露
  • A99:信息披露
  • A100:信息披露
  • A101:信息披露
  • A102:信息披露
  • A103:信息披露
  • A104:信息披露
  • A105:信息披露
  • A106:信息披露
  • A107:信息披露
  • A108:信息披露
  • A109:信息披露
  • A110:信息披露
  • A111:信息披露
  • A112:信息披露
  • A113:信息披露
  • A114:信息披露
  • A115:信息披露
  • A116:信息披露
  • A117:信息披露
  • A118:信息披露
  • A119:信息披露
  • A120:信息披露
  • A121:信息披露
  • A122:信息披露
  • A123:信息披露
  • A124:信息披露
  • A125:信息披露
  • A126:信息披露
  • A127:信息披露
  • A128:信息披露
  • A129:信息披露
  • A130:信息披露
  • A131:信息披露
  • A132:信息披露
  • A133:信息披露
  • A134:信息披露
  • A135:信息披露
  • A136:信息披露
  • A137:信息披露
  • A138:信息披露
  • A139:信息披露
  • A140:信息披露
  • A141:信息披露
  • A142:信息披露
  • A143:信息披露
  • A144:信息披露
  • A145:信息披露
  • A146:信息披露
  • A147:信息披露
  • A148:信息披露
  • A149:信息披露
  • A150:信息披露
  • A151:信息披露
  • A152:信息披露
  • A153:信息披露
  • A154:信息披露
  • A155:信息披露
  • A156:信息披露
  • A157:信息披露
  • A158:信息披露
  • A159:信息披露
  • A160:信息披露
  • A161:信息披露
  • A162:信息披露
  • A163:信息披露
  • A164:信息披露
  • A165:信息披露
  • A166:信息披露
  • A167:信息披露
  • A168:信息披露
  • A169:信息披露
  • A170:信息披露
  • A171:信息披露
  • A172:信息披露
  • A173:信息披露
  • A174:信息披露
  • A175:信息披露
  • A176:信息披露
  • A177:信息披露
  • A178:信息披露
  • A179:信息披露
  • A180:信息披露
  • A181:信息披露
  • A182:信息披露
  • A183:信息披露
  • A184:信息披露
  • A185:信息披露
  • A186:信息披露
  • A187:信息披露
  • A188:信息披露
  • A189:信息披露
  • A190:信息披露
  • A191:信息披露
  • A192:信息披露
  • A193:信息披露
  • A194:信息披露
  • A195:信息披露
  • A196:信息披露
  • 金融与伦理
  • 市场何以如此在意伯南克的老生常谈
  • 现有法律与实践
    已认可了A股做空机制
  • 诡秘的“复合式营销”
  • 转换思维创新设计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  
    2013年7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金融与伦理
    市场何以如此在意伯南克的老生常谈
    现有法律与实践
    已认可了A股做空机制
    诡秘的“复合式营销”
    转换思维创新设计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转换思维创新设计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2013-07-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东海

      ⊙周东海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难题,各国都存在。小微企业关系扩大就业、关系居民增收、关系结构调整、关系转型升级,我们唯有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小微企业融资难,究竟难在何处?业界及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见仁见智。笔者想换个角度来思考,或许能有新的启发。小微企业融资难,等价于小微企业对金融机构没有吸引力。为什么?说千言,道万语,无非两点:为小微企业贷款,一是风险大,二是收益低。所谓小微企业都是小型微利企业,主要特点是:实力薄弱,数量众多。风险大来自两个方面:没有资产可供抵押质押,金融机构难控风险底线;财务制度不规范,金融机构很难获得融资人的充分信息,融资人资质优劣难以识别。收益低也是两个方面:利润微薄,小微企业只能承担较低的融资成本;信息不充分,金融机构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去甄别。

      一方面,小微企业关系国计民生,重要性自不待言;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权衡风险收益,市场规律不可违背。如何破解这个矛盾,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是个艰巨的考验。笔者的观点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完全按政府命令不行,还是要遵循经济金融规律,千方百计鼓励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想方设法让小微企业提高自身吸引力。具体而言,在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中,需要紧紧抓住信息、风险、收益、成本四大关键要素,以此创新金融产品设计,或有望成功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金融活动最怕的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难题在小微企业融资活动中,尤为严重。因为小微企业往往是小本生意,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也缺乏对外融资的专业队伍,信息沟通能力较弱。另外,金融机构也无法实时把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小微企业融资难,很大部分原因是获取信息难。

      信息不对称,难以甚至无法在小微企业中识别优劣,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就大。小微企业往往处于创业初期,没有市场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弱,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人员少、业务量少,拿不出足值的抵质押物,一旦出现信用风险,金融机构没有防控风险底线的抓手。风险问题不解决,金融机构就没有向小微企业持续融资的动力;即便有外部的行政压力,救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之急,风险问题没有解决,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算真正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

      金融机构自有资金毕竟较少,服务实体经济的资金还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投资者。投资者追求风险匹配下的正常收益,是合理诉求,金融机构必须满足,否则就不符合经济与金融规律,结果可能是融资市场的消失、经济活动的停滞。另外,单体小微企业融资额度低,业务规模小,发展压力大、资金需求高,利息支出预算少,融资成本太高就会压垮小微企业前进的步伐。而金融机构投入成本大,没有规模效应,金融机构人力物力成本若不能覆盖。没有正收益甚至亏损的金融服务,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结合实际工作体会,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为破解信息不对称,不妨将多个同行业、同区域的小微企业打包成一个融资项目,实现规模效益;或与当地政府合作,与当地企业、金融机构合作,发挥当地企业的信息优势;尽量做金融机构熟悉的区域和行业,降低信息搜集成本。

      在控制风险方面,争取当地政府的实际投入支持,比如贴息专项基金,政府真金白银地投入取到翘动杠杆的效果,也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带来的增信措施;在交易结构中把当地企业、金融机构纳入进来,由当地企业、金融机构提供担保增信措施。

      在争取收益方面,尽力鼓励低成本的银行贷款、理财资金和保险资金投入支持;信托等资产管理机构在交易结构设计中,以较低的项目风险、较好的抵质押担保措施,引进低成本的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以及低风险偏好的机构资金。只有风险收益相匹配,资金方的合理收益得到满足,小微企业获得可持续性融资才能实现。

      在控制成本方面,按照小微企业的发展态势、资金承受能力和资金需求程度,以市场化机制引导资金流动,让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以其自身较强的利息承载能力,优先获得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则可根据自身财力状况,优先安排专项资金贴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笔者以为,紧紧抓住信息、风险、收益、成本四大关键要素,通过创新金融产品设计,既发挥当地政府和企业的信息优势,有效地控制了风险底线,又匹配了低成本的资金,加上当地政府的贴息补贴,同时满足投资人合理回报和企业可承受的融资成本支出,是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可行之路。

      (作者系华融信托研究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