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宏 ○编辑 王诚诚
一个理财产品让全基金行业都动了起来,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多见。
余额宝似乎就是一个这样的产品。一个月的时间,参与客户数连续突破100万、250万,日存量规模两周内突破60亿。这一事件,迅速激起全基金行业投身互联网的热情。来自业内的信息称,在余额宝信息发布后,至少三分之二的基金公司都开始和互联网平台接触。而且,都是公司高管带队。
“从这个月开始,应该没有基金公司老总会再说,我们公司不在乎电子商务了。”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电子商务部总监如此表示。
奔赴三地寻求合作
最近一个月内,最忙的应该是基金公司的电子商务部和机构直销人士(有些基金公司电子商务业务由机构部代管),“老总天天催着问,这个公司有没有进展,那个公司有没有突破……压力大啊。”上述总监透露。
上海一些公司的机构人士表示,这一段时间,他(她)们的出差飞行路线已经锁定为“京——杭——深”的循环飞行。因为深圳有腾讯,杭州有阿里巴巴,而北京有监管机构。
有时候一些公司高管也积极参与其中。有消息称,就在余额宝客户数突破100万户的第二天,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老总就亲自带队赴杭州接洽,但即便是高管出马,有时候,也未必能获得重视,就此打开公司的互联网局面。
创新成本与风险
很多业内人士自己也坦承,即便是事件重来一次,他们也不能肯定,会否把握住机会。
“你知道,基金公司要促成余额宝这样的合作,前期投入要多大么?”一位熟悉内情的基金业人士反问记者。
另外,相关系统的开发速度、维护响应也必然是按照互联网公司的要求来的,那么开发人员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在承接巨大客户量的同时,还要布置数倍于之前的客服人员。据他估计,完成这个创新,基金公司在人员方面的投入应该是超过20人团队半年以上的对接,合计至少是近千万的前期投入。
“在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规模前,让基金公司先期投入1000万,这样的项目老板和股东那里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的。”一位业内人士不无遗憾地总结道。
一线受阻 二线突围
而在大部分基金公司迅速动员积极触“网”之后,大型的互联网平台一下子就炙手可热起来。由此,面对空前的竞争,不少基金转而投身二线的互联网平台或支付平台,期望出奇兵,切入互联网业务。
由此,一些有着第三方销售牌照的专业网站,或是一些支付类公司,都成为不少基金公司尝试探营的所在。前者被看重的是网站的流量,后者则是着眼于公司节余资金,期待一定程度上复制余额宝的前景。
当然,考验也是明摆着的。一家接触过类似二线公司的基金人士透露,二线的基金销售网站的销售数据不太透明,客户基础差异很大,必须仔细筛选。“有家网站,客户存量较少,且起伏很大,业内都传说,他们的客户大部分是内部人,这确实让我们准备合作的公司有些担心。”
而对于一些支付牌照公司,该人士也说有些公司意愿还不大,毕竟资金沉淀在公司里可以坐享息差,而转化成理财产品则有一定的短期收入分流。
“看来,有阿里金融那样眼光的公司是太少了。”他说。
据其透露,余额宝是业内罕见的实时确认申购的基金产品,这意味着相关公司要重新上一套TA系统和直销系统,这样一套系统的投入至少在300万至500万。
余额宝这个产品带给整个基金行业的震撼如此之大,以至于该事件过后,不少公司还在纷纷检讨,为何与余额宝这样的产品“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