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观点·专栏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金融与伦理
  • 沪深股市
    亟须制度改革而非技术手段调整
  • “见不得光”的超级利润
  • 外论一瞥
  • 利率市场化改革由此开始触及核心
  •  
    2013年7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观点·专栏
    金融与伦理
    沪深股市
    亟须制度改革而非技术手段调整
    “见不得光”的超级利润
    外论一瞥
    利率市场化改革由此开始触及核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沪深股市
    亟须制度改革而非技术手段调整
    2013-07-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桂浩明

      

      股票恢复“T+0”,也就是所谓回转交易的话题,最近又被重新提了出来。与以往不同的是,提议是从活跃蓝筹股的角度来讨论的。已有媒体报道说,50指数ETF基金等有可能最先实行“T+0”交易。

      沪深股市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和世界绝大多数股市一样,都是实行“T+0”交易的。1996年,为了抑制当时的过度投机现象,决策层将其改为“T+1”,即当天买进的股票要到第二天才能卖出。此举一经推出,就引发了极大争议。即便1999年生效的《证券法》中明确规定股票交易实行“T+1”,还是不断有人提议恢复“T+0”。2005年,修订后的证券法删除了有关“T+1”的规定。因此,现在恢复“T+0”,并没有法律障碍。所以,在股市行情不振时,“T+0”甚至会被作为“救市”措施而提出。时下,蓝筹股走势不佳,很多股票价格破净,“T+0”被再度提出,一点也不奇怪。

      从理论上说,股票实行“T+0”交易,为提高交易效率提供了条件,能让投资者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止损,借助高流动性来化解风险。当然,有利必有弊,因为是回转交易,就为投资者反复买卖,博取短差创造了空间,不利于长期投资理念的形成。但问题在于,“T+1”也未必能激励投资者长期投资,而且对于高风险品种,不实行“T+0”还真的很难开展交易。前几年的权证交易就实行“T+0”,现在的指数期货交易,在交易属性上也是“T+0”。诚然,“T+0”,能使股票交易频率大升,使得成交量放大有无限可能,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容易强化做多能量。但反过来,当股市走势向下时,也会增大做空能量。作为一种交易制度,它是中性的,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利好利空作用。至于刺激成交量的作用,应该说它只是提供了某种可能,至于成交量是否真的放大,还要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国的香港、台湾市场实行的都是“T+0”,但是他们的股票换手率还是低于现在实行“T+1”的沪深股市。当年,沪市一个权证的交易量就超过了几百个股票,但这是特殊环境下的产物,并不能说明有了“T+0”,市场就一定活跃。1994年,深市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成交金额不足1亿,而当时它是实施“T+0”的。因此,从完善市场运行规则的角度来说,恢复“T+0”也许真有必要,但这只是交易方式的改变,其本身并不一定具有活跃市场,推动行情上涨的功能。也许就因为这一点,尽管这些年来要求恢复“T+0”的呼声不断,但却始终不见管理层有什么呼应。

      因为现在有人建议在蓝筹股上率先恢复“T+0”,笔者不免再多说几句。的确,蓝筹股现在表现很疲弱,股价再低,参与者还是不多,为什么这些蓝筹股对投资者如此缺乏吸引力?两个原因,一是现在并没有太多的长线价值型投资者,人们对蓝筹股与银行利率相近的股息率也缺乏兴趣。另外,多数蓝筹股属于传统的周期性行业,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未来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在市场更重视企业成长性的时候,这些蓝筹股显然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无疑,要改变蓝筹股走势低迷的局面,需要大量长线资金介入,需要蓝筹股公司提高对投资者的回报并改善盈利状况。如果做不到,即便恢复“T+0”又有什么作用呢?一些蓝筹股每天的股价波动仅几分钱,分时走势图呈现1分钱上下的锯齿状态,这样的走势是会吓退想做“T+0”的投资者的。所以,坦率地说,那种试图以恢复“T+0”来提高股票活跃度,让蓝筹股摆脱低迷的想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根本不符合实际。

      笔者并不反对恢复“T+0”,同时也坚持认为这并非活跃市场的良药。为了沪深股市的长治久安,现在更需要兴利除弊,推动深层次改革,而非“头痛医头”式的技术性调整。把振兴股市的希望建立在技术性调整上,只能说是本末倒置了。(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