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中德安联人寿首度盈利
    上海国际入主倒计时?
  • 保险市场化改革举措首锤落地 保监会成立中资保险
    法人机构准入审核委员会
  • 回购利率被压制
  • 保险投资新政将细化
    投资基础设施不再设限
  • 首单银行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问世
  • 华融上半年
    实现拨备后利润75亿元
  • 香港金管局
    优化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
  •  
    2013年7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货币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金融货币
    中德安联人寿首度盈利
    上海国际入主倒计时?
    保险市场化改革举措首锤落地 保监会成立中资保险
    法人机构准入审核委员会
    回购利率被压制
    保险投资新政将细化
    投资基础设施不再设限
    首单银行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问世
    华融上半年
    实现拨备后利润75亿元
    香港金管局
    优化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险投资新政将细化
    投资基础设施不再设限
    2013-07-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保监会更大更彻底的创新推动,还将体现在保险资金运用组织机构的创新。包括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不同的专业化子公司,推动建立一些类似登记结算中心的基础性组织,为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提供集中登记与结算等服务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在之前十余项保险投资新政的基础上,保监会拟丰富和细化新政内容,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程度。”知情人士昨日向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包括投资基础设施将不再设限、研究设立小微企业投资基金及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拓宽债权投资计划行业范围

      近年来,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的拓宽,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量趋于增加。权威渠道的数据显示,仅年初至今,保险业就注册发行了45项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管产品,累计金额1600多亿元,发行效率较去年提高了两倍。

      不过,有保险资管人士透露,在地方政府及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中,保险资金占比仍然较小。“但随着一些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及银行贷款的逐步收紧,保险资金正成为各地方融资平台争取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这样的需求下,监管部门决定把投资权和风险责任更多地交给市场主体。据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保监会计划将拓宽债权投资计划行业范围,不再限定所投基础设施领域,凡国家不禁止的行业,保险机构均可进行投资,并支持保险资金投资于新兴战略性产业。

      这意味着,在未来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保险资金将“输血”地方市政建设项目。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平安、太保、太平等险资巨头,就先后与武汉、南京、昆明等地方政府签订融资对接协议,重点参与当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多家保险巨头与成都、杭州、南宁等城市的类似合作也正在洽谈中。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在上述各城市的投资额均在千亿以上。

      地方城建项目具有公益性质,保险资金通过上述合作获得的收益并不高。但保险公司之所以热衷参与,看重的是在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资金燃眉之急后,未来能与各地合作发展养老地产,参与地方社保资金及公积金运营,涉足小微金融业务等。

      更重要的是,拓宽债权投资计划的行业范围,还只是保监会进一步简政放权的一个环节。知情人士透露称,保监会的整体思路是:整合比例监管政策,重新整合定义大类资产,取消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比例限制,按照投资品种风险属性不同,纳入到大类资产配置比例中,不再单独设置具体比例。“这无疑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投资灵活性。”

      研究设立小微企业投资基金

      除进一步简政放权外,保监会还将鼓励更多保险资金运用创新。包括:为促进保险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保险机构发起设立小微企业投资基金,以及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创新投资方式,探索股债结合形式,满足保险资金对接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比如,近期保险机构发起设立的中石油管道项目等就是险资对接实体经济的创新之举。

      更大更彻底的创新推动,还将体现在保险资金运用组织机构的创新。包括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不同的专业化子公司,推动建立一些类似登记结算中心的基础性组织,为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提供集中登记与结算等服务。

      “我们更关注的是解决保险资管产品的流通问题,从监管思路来看,资管产品的流通是必然趋势。”一家保险资管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保监会将出台系列政策为保险资管产品搭建大流通框架,包括为此建立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指定一家或多家保险交易场所,进行保险资管产品的登记和确权,实现保险资管产品网上交易。

      在放开前端市场的同时,保监会也将强化后端风险管控。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本周一次内部会议上透露,将加大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资产配置的硬约束,加强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责任人的硬要求,落实追责制度,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