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黄金证券化投资时代大门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人们都有摆脱不了的黄金情结。
从古埃及的金权杖到中国的三星堆金面罩,从古代皇帝的皇冠到现代人的首饰,黄金用它特有的尊贵传达着人类对财富和权势的至高追求。莎士比亚曾在《雅典的泰门》一剧中,借泰门之口由衷地感叹道:“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作为避险资产的良好港湾,过去百年来,黄金投资经历了实物黄金、黄金期货、纸黄金到黄金ETF这一从实物投资到证券化投资的变迁。特别是2013年创新金融产品——黄金ETF的诞生,直接改变了全球黄金投资的格局。世界黄金理事会执行董事杰森·图森特指出,将黄金打包成为交易所交易产品,变成类似股票能够全天交易的投资品,完全改变了这种金属的属性。他为此激动地说道:“我们将黄金融化了。 ”
在世界上第一只黄金ETF诞生10周年之际,中国基金业的创新先驱——华安基金管理公司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掌握了从实物投资到资产证券化这一神奇“炼金术”的秘密。
日前,华安黄金易(ETF及其联接基金)率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其中,华安黄金易(ETF)于7月29日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这意味着中国迎来了自己的黄金ETF,填补了市场空白。
华安基金总裁李勍表示,作为国家上海金融中心“十二五”规划里的项目之一,黄金ETF项目是上海市政府支持的跨交易所、跨监管部门的合作成果,华安为此付出了四年艰辛努力。这也是华安基金推动行业发展的第七次重大产品创新,将为中国民众便捷便宜地投资黄金提供有效工具和恰当时机,有助于缓解当前百姓旺盛的黄金配置需求。
华安基金的黄金之路,开启了中国黄金证券化投资时代的大门。
藏金于民 开启“掘金”新通道
从地图上俯瞰上海陆家嘴,这个约28平方公里的区域,就犹如一只巨大的金角兽盘踞在浦江之东,伸长着脑袋啜饮着江水。
漫步于陆家嘴这片熙熙攘攘的高楼森林,恍惚之间会让人产生置身于纽约曼哈顿或者伦敦金丝雀码头的错觉。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上海金融市场各类金融机构累计1227家,金融市场交易额达到528万亿元,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规模跃居全球前列。
依靠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作靠山,上海正如火如荼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往往都是黄金交易中心。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黄金产量突破400吨大关,达到403.047吨,连续六年位居世界领先,同年,全国黄金消费量达832.18吨。
握有世界领先的产量和位居世界前列的销量,中国应该在黄金的定价权有自己的声音。目前,伦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之一,美国的COMEX黄金期货市场亦排前列,中国的整体交易量为伦敦市场的10%左右。而更为尴尬的是,根据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报告,中国人均黄金拥有量只有4.6克,与全球人均20克的差距很大,跟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极不相符。
“作为海外成熟的黄金投资工具,黄金ETF可为我国黄金市场引入多元化的参与主体,深化市场功能,扩大市场规模。黄金ETF的推出,有助于提高黄金民间储备,符合‘藏金于民’的国家战略。”华安基金指出。
事实上,中国民间素有黄金投资的传统。黄金具有良好的投资和资产配置功能,它的货币属性和投资属性,是全球政治、经济、金融领域的风向标。黄金与现金、股票以及房地产收益率的相关性很低,这一点决定了它在投资组合中能够起到对冲风险的作用,黄金是进行投资组合风险分散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此外,全球范围内,纸币的发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三年中每年约增长15%。而黄金作为稀缺资源,其每年的存量新增速度不到2%,在纸币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黄金具有较好的保值功能。
作为投资品种来讲,黄金的优势不言而喻。目前,参与黄金投资的主要渠道包括目前黄金现货实盘、延期交易、黄金期货交易、纸黄金、投资金条、黄金QDII等。区别于上述投资渠道,黄金ETF 具有门槛低、交易便捷、流动性强、紧跟黄金走势等优点,一经推出,就受到海外投资者的追捧。
资料显示,自2003年全球首只黄金ETF诞生以来,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金融市场,如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和黄金生产国如澳大利亚、南非,以及银行业非常发达的瑞士等国家都先后推出了黄金ETF,黄金ETF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迅速。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306只黄金ETF在20个交易所上市交易,资产规模合计约1572亿美元,持有黄金已超过2900吨,是中国官方黄金储备的2倍多。其中,海外发展非常好的黄金ETF品种,有效把交易需求、贸易需求、配制需求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如全球领先的黄金ETF SPDR Gold Shares实物黄金持仓超过1350吨,总资产规模已超过722亿美元。
“一直以来,境外黄金ETF规模变动是国际金价的重要风向标,而我国黄金ETF的创新发展,将加快推动国内现货黄金市场和期货黄金市场的共同发展,能使国内期货价格、现货合约价格、未来黄金ETF份额价格形成非常有效的联动机制,有利于塑造黄金定价话语权,提升中国在世界黄金定价中的国际影响力。”华安基金指出。
不仅如此,国内黄金ETF的面世,将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了解,上海黄金交易所虽然成立有十年,但零售投资者规模不大,而证券市场却有一亿多股民,可以预见,黄金ETF一旦上市,将会迅速扩大黄金投资者范围,培育长期力量,完善整个黄金市场功能。
另一方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以黄金ETF为代表的黄金衍生品市场,可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现货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市场形成互补与联动,既为基金市场投资者提供便捷的黄金投资渠道,又为国内现货、期货黄金市场引入更为多元化的参与群体,加速我国世界一流交易所的建设进程,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四年创新路 黄金ETF登陆国内
截至2013年,中国基金业走过15年,产品结构也从最初单一的封闭式基金发展到开放式基金成为主流,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及各类创新品种百花齐放的格局,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线。不过,整体来看,权益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固定收益类产品较少,跟踪贵金属、房地产、商品、外汇等另类资产的产品尚未普及,与投资者的多样化理财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如果说过去15年基金业是在探索中前行,那么未来这位基金少年即将步入成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基金公司面临新形势下实现战略转型的迫切需要。而在群雄逐鹿的大财富管理时代,创新将是支撑基金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基金公司的技术能力,包括产品设计能力、系统支持水平、投资管理和风控高低成为决定创新效果的要因素。
“创新一经出现,必然引起广泛的模仿,模仿引发创新的浪潮,推动经济走向繁荣和高涨。”经济学家熊彼特说。
作为业内首批成的“老十家”基金公司,华安基金在15年国内基金业发展中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在此次黄金ETF之前,已成功推出了中国国内首只开放式基金、首只开放式指数基金、首只货币基金、首只QDII基金、首只ETF联接基金、首批短期理财基金等6大创新。黄金ETF的推出,无疑将业内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发展黄金ETF,不仅可以填补市场空白,有效丰富我国现有交易所基金产品结构,还可以满足投资者通过基金产品来实现抵御通胀、分散风险等投资需求;同时,发展黄金ETF还是加快基金公司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较为稳妥的业务载体。
“黄金ETF不仅是一个新类别,更是一个重大创新,在整个产品的设计当中,面临不少难点。”华安基金产品部高级董事总经理谷媛媛说。
作为跨监管、跨市场、跨系统的“三跨”产品,黄金本身受央行监管,黄金ETF基金受中国证监会监管。作为一个上市产品,黄金ETF的一级申赎和交易又涉及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两个市场,两个清算系统。作为第一个跨系统的创新型产品,黄金ETF设计初期还需要考虑未来兼容性和拓展性,力求为后续产品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因而在产品设计上,初期需要明确整个监管模式,明确各参与方的角色定位与权责,设计出整个跨市场的框架并一一落实。在借鉴海外主流黄金ETF产品结构与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对发展中国黄金ETF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一克服了上述难题。
2009年,华安基金开始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共同研究我国推出黄金ETF的可行性,包括全球黄金市场、各国黄金ETF的运作模式和监管环境、中国发展黄金ETF的模式选择、登记结算流程、风险管理研究等主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两个交易所的大力支持。
其中,在黄金ETF的模式选择上,华安基金采用了海外大多数黄金ETF的完全复制模式。海外经验表明,采用这种模式的黄金ETF,其走势与黄金价格紧密相关,投资专业门槛较低,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不牵涉到衍生品,相对较易理解,同时这种模式也使得其套利效率较高。风险控制方面,华安基金首先建立申赎原则控制产品风险,防止清算交收风险。
2011年,华安黄金ETF研究方案取得重大突破,两个交易所确定了产品合作意向后,进入实战落地阶段。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方案进行了多轮评审,2011年7月7日,华安基金正式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黄金ETF开发授权。
随后,华安基金黄金ETF方案获得监管机构的初步认可,并完成创新项目立项。产品方案与各个参与主体进行多轮商讨,并向证监会、央行进行多次汇报,并初步建立黄金投资体系,进行实战模拟和调研。
在经过多轮修改和完善之后,华安基金黄金ETF方案运作模式获得了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结算公司等方面的认可,认为方案成熟可行,风险基本可控。2012年12月,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正式向中国证监会上报了华安黄金易(ETF及其联接基金)的募集申请。2013年6月,华安黄金易(ETF及其联接基金)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
以黄金ETF为标志,步入第15个发展年头的我国基金业即将掀开新的一页。
撰文 王慧娟
(下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