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慈善事业新模式
⊙记者 邹靓 ○编辑 张亦文
来自民政部的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约为700亿元人民币,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二年同比大幅下滑。在“郭美美事件”引发的慈善问责风暴之后,2011年全年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均捐款62.7元,占同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33%。同年,美国人均捐赠为962.6美元,相当于中国人均捐赠的97倍。
根据国际经验,公益信托与慈善基金会是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最主要的两种方式。然而在中国,由政府管理的公立慈善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能力较弱,导致其内部管理出现混乱;与此同时,由私募资金组成的民间慈善组织却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支持。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内信托机构虽对公益信托展开初期尝试,但限于缺乏与公益信托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及适用细则而未能形成成熟模式。在最新发布的《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中,“公益与社会事务”作为信托公司未来持续创新的业务之一将大有作为。7月30日,华宝信托作为公益信托课题研究牵头单位宣布采用公益信托与基金会合作的模式,成立公益信托开放平台。
缺失的管理细则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不久,西安信托推出的“5·12抗震救灾公益信托计划”以及百瑞信托推出的“郑州慈善公益信托计划”,这可以看作我国公益信托的开始。之后的五年中,先后有重庆信托、平安信托、北京信托、中信信托等参与发行公益信托计划。
“早在2005年信托业协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信托,但因为种种原因搁置。直到2011年协会牵头成立了公益信托课题研究小组,开始着手推动我国公益信托的发展。”中国信托业协会终身名誉会长王世宏这样说。
担任该课题研究组负责人的,是华宝信托产品创新与研发中心总经理卢晓亮。“在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条文对公益信托进行定义。从目的来看,我国的公益信托更加偏向于慈善的性质。”卢晓亮介绍说,已经推出的几支公益信托产品都为地方审批、当地发行,迄今还没有一只由民政部审批、全国发行的公益信托产品推出。
这是因为,尽管我国《信托法》对于公益信托已
经做出明确规定,中国银监会也颁布了信托公司开展公益信托的相关法律法规,但与之适应的管理制度与适用细则至今未出台。当前我国公益事业主要采用的,还是民政部监管的基金会模式。
然而长期以来,基金会的发展一直存在资金供给不足、专业程度不高、公信力差、理财能力不足等问题。相比之下,公益信托在破产隔离、投资运作、资金募集等方面拥有诸多制度优势,但尚未体现。
卢晓亮说,当下发展公益信托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即公益信托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明朗、公益信托管理机构没有明确界定、信托监察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现阶段公益信托的发展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探索“公基”合作
据悉,自2011年以来,民政部、银监会已经就公益信托展开多轮探讨,《公益信托试点办法》也在起草之中。鉴于我国公益事业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业内人士多建议采用准公益信托形式,或公益信托与基金会合作的模式渐进开展公益信托业务。
今年7月,第三方机构诺亚财富酝酿对其高端客户发起公益信托基金。7月30日,华宝信托宣布成立以“华宝爱心信托”命名的公益信托开放平台。
华宝信托董事长郑安国表示,“华宝爱心信托”初始资金拟由宝钢金融系统各公司、工会和员工自愿捐赠等构成,并向认可公益目的和项目的社会机构或个人等长期开放,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公益项目。
在运作模式上,“华宝爱心信托”计划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制衡的结构设计,将市场化机制引入公益事业。华宝信托作为发起人,将设立种子公益项目库,选聘合格基金会进行公益资金及收益的运用,华宝信托则负责公益资金的保值增值管理。资金委托人有权选择其捐赠资金对应的公益项目,也可以向信托计划管理委员会推荐项目,华宝信托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决策及运营管理。该计划同时设置了中介机构监察人对信托及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建设银行作为保管银行对信托资金监督专款专用。
该计划的初期运用,已选定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负责的“清心驿站——灾后儿童心理重建计划”、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绿色学生组织网负责的“中国水安全计划420雅安地震安全饮水援助——灾后水质安全盒子项目”、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负责的“捡回珍珠计划”作为首批公益项目。
歌斐资产投资总监冀田表示,“公益信托有着巨大的市场,高端客户对公益慈善的需求超出我们的想象。”在他看来,发展公益信托不仅是对我国公益事业的有益推动,也将是财富管理机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