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调查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研究·市场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大商所修改
    期货公司会员限仓模式
  • 个股期权新一轮测试
    有望下月展开
  • 期货资管业务遭遇瓶颈 基金渠道成主流
  • 获准投资A股满四个月 境内港澳台居民已有逾万户参与交易
  • 期现同步上涨“五连阳” 甲醇中级反弹可期
  • “手游”热理应降温
  •  
    2013年7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证券·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证券·期货
    大商所修改
    期货公司会员限仓模式
    个股期权新一轮测试
    有望下月展开
    期货资管业务遭遇瓶颈 基金渠道成主流
    获准投资A股满四个月 境内港澳台居民已有逾万户参与交易
    期现同步上涨“五连阳” 甲醇中级反弹可期
    “手游”热理应降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货资管业务遭遇瓶颈 基金渠道成主流
    2013-07-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董铮铮 ○编辑 李剑锋

      

      期货资管业务开闸近半年,市场反响平淡。与之相反,期货公司借道基金渠道发行产品却热火朝天。业内人士认为,规模限制导致期货公司过度依赖基金渠道,建议监管层政策松绑,尽快放开“一对多”及场外市场交易等限制,促进期货资管业务加速前行。

      过度依赖基金渠道

      “我们现在主要在推专户产品”,沪上某期货公司资管业务部门员工告诉上证报记者,多数期货公司目前都把精力放在推广专户产品上,借道基金专户发行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多。据悉,仅财通基金就与多家期货公司合作发行了专户产品。

      相反,期货资管业务推出已有一段时间,但进展并不明显,只能用平淡二字形容。业内人士指出,期货资管业务尚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认知度不高,借道基金的平台,可以提高产品认知度,也能给部分没有资管资格的期货公司参与的机会。

      广发期货资管业务负责人黄邵隆认为,期货资管业务限于“一对一”,“一对多”没有放开,造成很多期货公司需要借专户通道发行产品,以特殊法人机构的形式参与期货市场投资。但是绕道到基金渠道通道费用高,另外还有银行托管费用,实际上成本较大。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策略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导致期货资管业务难成气候。“有些资管账户户头还通过日内交易频繁刷手续费”,某期货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一些期货公司缺乏实战能力,收益仍靠经纪业务收入。

      限制较多阻碍业务发展

      分析人士指出,期货资管业务发展遇瓶颈,与其存在诸多限制有关。由于资管业务仅限一对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期货资管业务规定不得对外宣传,导致市场认可度不够,也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很多投资者对期货资管产品存在认知误区”,黄邵隆表示,多数投资者认为期货产品杠杆大,风险高。事实上期货资管在对冲风险上有先天优势,相比券商、基金、信托等产品而言,投资比例没有限制。他进一步介绍,公司股指期现对冲策略以量化对冲为主,目前收益稳定。

      “但是政策不允许宣传,这很难引导投资者,很难把期货资管业务推介给客户”,黄邵隆认为,期货与其他金融机构发展历程有区别,券商、基金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有很好的平台为客户所接受,期货资管想要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还比较困难。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期货资管业务目前不能参与场外市场交易,也将阻碍未来发展之路。随着国债期货的上市,国债现货市场主要涉及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而目前期货资管只能投资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的规模更大,如果无法参与将不利于其进行风险管理。

      “政策上是允许的,但是具体到操作层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尚未出台相关指引,要取得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准入才能参与”,黄邵隆建议监管层尽快出台相关指引,可以通过设立门槛、资质认证等方式来进行规范,逐步放开期货资管业务的参与范围。